首页 > 娱乐

业内眼中的2016中国电视荧屏:IP遇冷 华流出海

核心提示: 业内眼中的2016中国电视荧屏:IP遇冷 华流出海

新华社杭州12月31日电 题:Ip遇冷、渠道融合、华流出海——业内眼中的2016中国电视荧屏

新华社记者段菁菁

2016年,中国电视荧屏似乎缺少了现象级作品,却又喧嚣纷呈。Ip遇冷、渠道融合、华流出海,成为业内人士眼中2016年的三大关键词,而在这一意义上,中国电视荧屏对品质的追求既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共识。

这不是Ip的时代,而是Ip沉淀品牌的时代

2016年,Ip(知识产权)依然是中国电视荧屏的热词,而热度背后,与之并不相符的是Ip遇冷的残酷现实。被视为暑期档热剧的《青云志》《九州天空城》《幻城》等热门Ip剧都未能获得预期热度和收视。

“电视领域,中国几乎每年会换一轮主流消费者。”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此前各大制作公司大量购入的Ip很多是“85后”为主流消费群体,而2016年主流消费群体正悄然而迅速地向“95后”演变。“Ip与主流消费者之间没有关系,这使得两者之间产生了天然的距离。”

也有业内认为,今年几部Ip大剧遇冷,更与其本身制作水平大有关系。“2016年Ip扎堆但现象级作品依然缺失,归根结底还是品质不够。”制片人何弦说。

“现在不是Ip时代,而是Ip沉淀品牌的时代。”编剧张志成的观点获得诸多业内人士的认同。Ip最重要的是品牌化和长期化,而这背后的关键词仍是看似老套却被行业奉为圭臬的“内容为王”。

陈少峰大胆预测,不远的未来,挖掘Ip轮转孵化、发展文化电商、开拓国际市场等方式将成为影视行业新的重要盈利模式。“体验性”将成为消费者们对影视内容和产品的重要需求。

渠道融合、多屏混战“冲击”内容生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2016年,影视内容的主战场已经从过去传统的电视台向新媒体过渡,制作方也愈发将内容向网络倾斜。

慈文传媒副总裁赵斌表示,视频网站会员的增加,令其对高品质影视作品的需求同样增加,这种需求令制作公司可以在内容上步调更大胆,创意更多元。“视频网站会员的增加促使老牌的影视公司引进更多新鲜力量,也令老牌影视公司在进一步与互联网的融合中进行转型。”

对于调整内容创作,编剧张永琛似乎更有发言权。2016年,他成立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编剧团队,其中二次元编剧团队以“90后”年轻人为主,借鉴游戏制作的概念,除传统编剧外,将游戏设计师、vr设计师、世界观建构师等工种也纳入团队,在张永琛看来,“从平面到立体,是未来编剧的新挑战”。

“当前从政策上提倡线上线下一个标准,给了传统电视平台一个新的机会。”不过在他看来,不仅线上线下的电视剧审查标准一致,还应保证互联网上国内国外剧的评判标准统一。“国际市场竞争对手的渗入将根本上改变影视游戏规则,海外题材的宽广、收看海外电视剧渠道的增多,将迫使国内影视内容创作进行内部升级。而要进行内容上的升级,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创作环境就是必需的。”

“无论是怎样的渠道,所有的传统影视和互联网影视最终会彼此靠拢,进入一个超级大剧的时代。”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影剧中心高级总监袁玉梅表示,影视剧生产的链条里,很难有机会用一切最优良的条件来创作一个作品,“一定在很多的限定条件和周期条件之下做一个最合理、最优质的选择”。

“跳起来发展”推动华流出海

2016年,现实题材电视剧《父母爱情》的阿拉伯语配音版在埃及创下收视新高;历史剧《芈月传》版权抵达韩国、马来西亚及北美地区;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在越南视频网站播放量一度居排行榜榜首……随着中国的影视创作在国际市场的能见度不断提升,推动国际合作也成为电视剧主管部门力推的一个发展策略。华语内容的全球化战略也已成为大型影视公司的战略目标。

华策影视集团副总裁傅斌星表示,人才永远是行业的核心。有了好的人才,才有可能创造出符合海外口味,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口味的项目和作品。所以,影视产业的全球化一定是个中长期战略,在抓项目的同时要抓人才

华流出海的过程中,会遇到本土化问题、文化输出和价值观输出等问题。复星集团影视集团执行总经理陶云逸表示,中国全球化进程在加快,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输出,而在于理解。“除了买买买以及战略合作之外,在孵化创作和创意层面上,首先要进入他们最核心的部门,让他们的人为我们所用,然后再来讲怎么对接,怎么进入到其他市场。”

“中外合作正渗透到制作资源、渠道、内容、发行等多个环节。中国市场急需大量专业化人才,中国的内容原创,美国的二次加工,会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艺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高文韬表示,文化企业要以精品的回归与创新厚植新内容,以产业‘跳起来发展’的姿态诱发新价值,以开放合作的心态推动华流出海催生新力量。许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