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影视“华流”海外卷起“中国风”

核心提示: 影视“华流”海外卷起“中国风”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新媒体专电 题:影视“华流”海外卷起“中国风”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曾几何时,“中国片就是功夫片”在外国人脑海中成为思维定式,“李小龙”“成龙”就是中国影视的关键词。如今,“出海”的中国影视剧无论在种类、还是题材上可谓“男女老幼通吃”;电影院、电视台、网络、电影节……中国影视剧“产业化出海”N次元递进;太平洋两岸、大西洋沿岸、非洲大陆、东南亚腹地……影视“华流”海外圈粉进入7.0时代,中国文化影响力日渐彰显。

“古装功夫”和“现代潮范儿”

《欢乐颂》第二季正在紧张拍摄中,5个美丽女主演在网上晒同框照片后,远在河内的越南姑娘阿银兴奋地对记者说:“《欢乐颂2》终于又开拍了,希望能快点看到,这部电视剧太好看了!”

对阿银来说,中国电视剧《欢乐颂》之所以吸引人,不仅在于剧情的精彩和演员的出色表演,更在于它展现了中国的时尚一面。

“你们上班时真的那样穿衣服吗?能不能告诉我那些衣服都在哪里买的?”一提到《欢乐颂》,阿银就跟记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尽管早已追完了这部剧,但闲暇时她还会再找出喜欢的剧集来看。“一来台词很有趣,让人放松,二来我还可以学习一些汉语。”她说。

细数那些走出国门的影视剧,电影中既有动作片《湄公河行动》,也有文艺片《山河故人》;有奇幻剧《捉妖记》,也有社会现实片《亲爱的》;有犯罪剧情片《闯入者》,也有悬疑片《白日焰火》……

电视剧中,既有古装剧《琅琊榜》,也有宫斗剧《甄嬛传》;有都市情感剧《小别离》,也有家庭伦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有反映中国医生的《青年医生》,也有讲述中国教育的《虎妈猫爸》……

这些“出海”剧有古装,也有“潮范儿”。34岁的越南商人黎德英告诉记者,他最开始看《欢乐颂》是因为女演员们都非常漂亮,“看得越多,我越喜欢这部剧,我还劝老婆一起看,后来我们就共同讨论剧情和人物。”

“华流”涌入欧洲市场的速度超出预期。今年在米兰举行的首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上,当被问及喜欢中国哪位影视演员时,一名30岁上下的意大利女子熟稔地说出中国当红男星“霍建华”的名字,令不少在场观众惊叹。

有网友评论,一个现代的、多元的中国从影视剧中徐徐走向世界,影视“华流”正成为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

“线下”与“线上” 传统电影与网络剧集

韩剧《太阳的后裔》风靡中国时,《琅琊榜》在韩国中华电视台播出的收视率,也创下当年收视纪录。为了让韩国观众第一时间看到该剧,韩国中华电视台早在该剧在中国上映之际,就与制片方达成版权购买协议。《琅琊榜》2015年10月14日在中国播毕,19日便在韩国上映。

数据显示,2015年中华电视台年均收视率与5年前比增加了435%。近年来,为满足韩国观众对中国影视剧的需求,韩国OBS电视台、ChingTV等都在播放中国节目。《何以笙箫默》等剧目在韩国收视火爆后,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MBC干脆购买了版权,翻拍成韩国版。

韩国跻身翻拍中国热门影视Ip的行列,不少中国资深电视人从中发现,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的方式正从以公益性为主的文化交流向双向的产业输出与贸易合作过渡。

在越南,《西游记》《三国演义》《神雕侠侣》《还珠格格》等经典中国剧集,成为影视“华流”的阶段性代表作。现在,《西游记》仍在越南国家电视台的一些频道播出。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记者在河内一家餐厅,见到五六个服务员正围着电视看越南体育娱乐频道(VTV3)播出的《新萧十一郎》。

国外电视频道业已成为外国观众收看中国影视剧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电影院依然是中国影视剧“出海”的重要载体。

各大国际电影节或影展仍是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传统渠道。电影《长江图》今年2月在柏林电影节夺得“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摄影)”。制片人王彧介绍,这部影片参加柏林电影节的目的之一便是推动海外发行;获奖之前,他就已开始与多个国家的合作伙伴洽谈全球分销事宜。

在俄罗斯,观众努特拉通过网络追起了中国剧《杉杉来了》,“这是一部神奇的电视剧……我用了一天时间就都看完了。”这部中国现代都市爱情偶像剧,也在俄罗斯Dorama.ru网站中文影视剧排名第一。同时,《花千骨》《还珠格格》《甄嬛传》《三国》等中国剧,也在俄罗斯网站上播放。在越南视频网站Zingtv.vn上,《微微一笑很倾城》占据榜首位置,点击量已突破3000万。

“中国核”加“洋包装”

非洲女观众米尔德丽德与中国电视剧《青年医生》有着不解之缘。去年,在肯尼亚举行的北京影视剧非洲展播季启动活动中,她和儿子被选为代表接待了《青年医生》的剧组导演和主要演员。

“当时他们问我对这部电视剧有什么建议,我说应该有英语或斯瓦希里语配音”,米尔德丽德说,“没想到,一个星期后电视剧便有了英语配音。太棒了,他们效率真高!”

肯尼亚“中国影视”频道创办方、北京四达时代传媒有限公司肯尼亚公司CEO张军旗认为,文化与情感的共鸣是中国影视剧在非洲掀起收视热潮的重要原因。非洲观众从中国影视剧中看到了中国人谦虚礼让的优良传统,对待事业的勤勉上进,对待生活的热情勇敢。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这种正能量的传递使中国影视剧深深打动了非洲观众。

“中国电视剧体现了中国人对亲情的重视,他们对孩子关怀备至,在家庭中彼此扶持,所以我愿意和家人一同分享中国电视剧。”米尔德丽德说。

2015年,越南国家电视台青年频道(VTV6)开始播出由广西电视台译制的《北京青年》。这部电视剧邀请了50多名越南籍人士参与翻译和配音,包括越南影视明星、主持人、在华留学生等,用原汁原味的越南语演绎了北京青年的悲欢离合。

2014年,《媳妇的美好时代》被翻译成斯瓦希里语在非洲播出,引发万人空巷。该剧的斯瓦希里语配音版视频片段在网络疯传,一口斯瓦希里语的毛豆豆与婆婆吵架的片段更引发网友热议。

中国影视剧走出去,合拍也是大方向之一。今年9月初,中韩合拍的5集纪录片式连续剧《壬辰倭乱1592》登陆韩国KBS电视台荧屏,并在中秋节小长假黄金时段重播。该剧前3集由韩方拍摄,后2集由中方拍摄。中方拍摄团队凭借中国历史正剧的丰富经验,力求突出细节,真实还原大场面。据韩国媒体报道,剧中激烈的平壤攻城画面,是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与实物大小接近的摄影棚中拍摄完成。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影视产业化出海,不仅帮助企业扩大全球影响力、打造品牌化,还能引进优质内容与更优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加快国产影视作品的国际化步伐。

谈到新时代背景下以影视剧为载体的对外文化传播所面临的挑战,张军旗认为,寻求传播模式上的创新与突破是关键一环,传播模式的本地化应该是未来影视剧对外输出的发展方向。而“本地化可以通过合作制片、合作拍摄的方式实现。”(执笔记者丁宜,参与记者乐艳娜、姚琪琳、韩茜、金正、吴宝澍、鲁金博、基里琴科、张漫子)许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