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相声演员苗阜:不红是死,红是生不如死
核心提示: 专访相声演员苗阜:不红是死,红是生不如死
西安5月4日电(记者 冀浩凡)相声《满腹经纶》的成功,让陕西相声演员苗阜和王声声名鹊起,也让相声这一“边缘化”的传统艺术再获追捧。“有人说我是小电工创造大奇迹,其实能坚持相声梦想就是幸福,快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苗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相声起源于北京,兴旺于天津,流行于中国大陆,从诞生起,京津文化对相声的影响颇深。相声辗转到陕西相声演员苗阜和他的青曲社这里,继承了传统特点,而加入陕西方言、网络语言等之后,又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5月4日,正值“五四青年节”。苗阜来到西安邮电大学,与陕西各高校千余名学子分享自己的故事。谈及追求“相声梦想”的道路,苗阜坦言并不顺利。从铁路学校毕业后,苗阜到大山做电工工作,跟相声毫不搭界,但从未忘却“相声梦”。
苗阜说,那时候只要单位有文艺活动,就请假去搬道具,学东西。父母起初并不支持苗阜“搞文艺”。“那时候我妈老教育我,好好上班,说不定将来还能当个工长”。2007年,业余出身的苗阜在西安创办“青曲社”,还提车“中兴西北相声”的口号,但不少前辈、同行却瞧不上他的“草台班子”。
顶着压力,一路摸爬滚打,苗阜结合经典传统段子和现代流行语言创作的相声作品逐渐被认可,甚至在西安拥有了一批“铁杆粉丝”。他说,那期间每天需要不停地创作新段子,两天没有新内容,台下观众就少一半。
2014年2月1日清晨,苗阜一睁眼就发现他的微博和微信评论在马年的第二天“爆表”了。在前一晚的北京卫视春晚上,穿着被他自嘲像“红中成了精”的大红演出服,苗阜和搭档王声说了段《满腹经纶》的相声,使他们迅速走红。随后,苗阜和他的青曲社越来越火。
同样尝过一夕爆红滋味,在上世纪70年代末,凭借一段《如此照相》成名的相声演员姜昆对苗阜及其搭档王声的作品表示肯定。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特别希望年轻人快点出来,结束目前相声表演不算青黄不接,但也供不应求的局面。”
4月底,苗阜又和他的青曲社“赴京赶考”,在全国各地观众面前,收获满堂彩。受到前辈的频频认可,观众的追捧,“80后”的苗阜曾无数次梦想过这一天。而当梦想成真之时,他却说:“不红是死,红是生不如死。”在青曲社后台墙上挂着一幅字:居安思危。
面对千余名青年学子,苗阜寄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他看来,相声是他的梦想,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我从没有感到酸楚,反而感到幸福、高兴,能让陕派相声走出去”。
未来,苗阜与相声的故事还将继续演绎。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