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影产业票房持续缩水 全年600亿目标遥遥无期
核心提示: 国内电影产业票房持续缩水 全年600亿目标遥遥无期
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记者邢斯嘉)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十一长假期间,您去看电影了吗?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最近关注到一个现象。市场数据显示,继暑期档国产电影票房缩水31亿后,9月和眼下正在进行的国庆档,以往颇为活跃的国内票房相比去年同期越发失色。近年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电影票房遭遇泼冷水,600亿的全年目标遥遥无期。电影票房增速变缓,难道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泡沫开始破灭了吗?
根据电影时光网统计,从2009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的内地年度总票房从2009年的60.2亿基本匀速增长,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跨到了2013年的217.7亿的票房,随后在2014年到2015年台阶越发的陡峭。
2015年中国内地市场总票房达到440亿,和已经增长迅猛的2014年的296亿相比起来,涨幅接近50%,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从2010年迈入到百亿的票房时代之后,连续五年持续超过30%的年增长。
所以有业内人士就做出了2016年今年的票房600亿的一个乐观的预估,不过今年一季度,中国的内地市场虽然达到了144.68亿元,其中周星弛的《美人鱼》也相当抢眼,34亿的单片票房,甚至一度让不少人亢奋的觉得,中国的电影市场一举超过美国好莱坞市场也是曙光初现的感觉。
2015年北美电影票房111亿美元,约等于740亿人民币,到了第二季度,电影票房明显回落,上半年市场只收到了24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同比增速21%,成为近年来最低。
暑期档和中秋档,票房相当不给力,全年600亿的目标显然变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概预示到了今年国内电影市场的"疲软",在国产片"保护月"也罕见的出现了多部进口片。被媒体解读为救市行为,一方面认为平衡引进片和国产片的比例;另一方面也为了拼年终电影票房的数据。
或许可能有些观众感觉,最近看电影的时候,排期的微电影其实选择非常多。但让人直呼好看、过瘾的电影太少。以今年暑期档上映影片为例,口碑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前,在上映的79部的电影当中,51部豆瓣的评分在5分以下,垃圾片占了一半以上。在电影市场表现出低迷的信号之下,今年很多影片在档期当中撤档。比如在8月12号、19号、26号,包括《大话西游3》等6部大片纷纷调档。制片方给出的原因是“技术原因”或者是“档期竞争激烈”等理由。
对此有院线的工作人员指出,多数国产影片质量令人堪忧。比如去年《大圣归来》等多部影片叫好不叫座,有自来水的"发酵效应",但是今年在题材、宣传还有明星等元素都具备的情况下,质量并不乐观。包括《盗墓笔记》、《微微一笑很倾城》等等这种代表性经典的Ip大量涌现的市场当中,也没有能够掀起观影热潮。
尽管影片类型较为丰富,但是影片题材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有业内人表示,电影票房增速放缓的原因可能还来自于业内潜规则,比如票房补贴不断减少,以及虚假票房被围剿。因为中国的电影在近几年迅猛发展当中,与所谓的"股票大战"是不无关系的。有媒体统计,2015年440亿的票房当中,大约就有30亿-50亿的票房是来自于补贴,补贴的存在一方面掩盖了电影受众的真实购买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电影票房虚高和泡沫化的现象。举个例子,虚假票房可能是中国电影市场当中的不得不正视的畸形怪胎,这个现象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有业界指出,在去年的票房冠军《捉妖记》身上就发生过,为了一举超过《速度与激情7》,拿到票房冠军宝座,《捉妖记》在自身票房增长乏力的时候也是由片方购买大量电影票,以公益场的名义进行放映。但在媒体的曝光之下,这些公益场实际上都是幽灵场,根本就没有人观看,这个可能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业内现象。
过去几年国产电影业狂飙猛进,电影市场可谓备受各方资本青睐;如今呈现的电影票房增速变缓趋势,业内怎么看?对于未来的发展大家又有怎样的反思?
用一位电影投资人的话来说,目前很多人都说票房的下降与票补多少有些关系,这个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现在在线售票市场格局基本上都定了,所以平台开始拼产品、内容,不是去拼票补。去年的资本疯狂涌入到电影市场,使得电影产业一直处于风口之上。但是在资本涌入的同时也可以发现缺少高质量的东西,不仅票房不佳,口碑、评分也是不高,很多的快销品不断的出现,也就导致了影片没有足够理由说服观众走进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