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者须绝对卧床休息——中新网

核心提示: 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者须绝对卧床休息——中新网

常言说,脊柱是多病之源。确实,有些人干一天家务,感觉比上班还累。

专家提醒,长期弯腰、久坐、久站都很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如电脑工作者、司机、会计、办公室人员等。腰椎间盘在20岁以后就开始逐渐退变老化,在一些不正当体位如坐位、弯腰搬重物或不正确的扭动情况下,会导致腰椎间盘向后侧方突出,当压迫脊神经根时,会引起急性疼痛,并引发脊神经根炎症,从而导致躯体相应部位的疼痛或不适,青壮年人群高发。

保守治疗者须绝对卧床休息

【临床案例】陈先生,29岁,平日身体健壮,喜欢运动。一天他和儿子玩耍,将儿子抛起来用手去接,突然感到腰部剧烈疼痛,连走路都困难。后入院经X线和CT检查发现,陈先生的腰椎间盘破裂,髓核突出压迫了神经。专家建议其保守治疗,陈先生在床上躺了整整1个月。

【专家释疑】保守治疗即非手术治疗,适应症的选择主要包括:病程在3个月内,初次发病,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者;青少年患者;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在保守治疗中,最重要的是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是首发症状。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消除疼痛。

而椎间盘内的压力在坐位时较大,平卧位时最小,因此必须绝对卧床,待症状缓解后再考虑下床活动。此外,针灸理疗、骨盆及双下肢的牵引治疗、类固醇类药物硬膜外注射治疗等方法,患者可酌情选用。药物治疗主要是起到脱水、镇痛及营养神经及辅助治疗的作用。

卧床休息治疗应注意,要求卧硬板床;仰卧时,腰部需垫薄枕,让躯干肌肉放松;要严格坚持卧床。即使症状允许下床,也不能做腰部屈伸动作;卧床中需坚持在床上大小便,如不能适应,可搀扶下地大小便。

理疗也应注意,急性扭伤诱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伤后应休息1~2天再进行理疗。腰部有化脓性疾病、湿疹或皮炎、伴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不适宜理疗。带有心脏起博器患者禁用交频电疗及磁疗。理疗过程中,如症状加重者,可暂停治疗。

传统手术方案强调个性化治疗

【临床案例】王阿姨,55岁,下腰椎术后3年,再发腰痛,加重1年,现病史反复腰腿痛4年,加重并左腰腿痛3天,后在全麻下行腰椎滑脱,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痊愈出院。

【专家释疑】中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患腰腿病?这是退行性病变后的一种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加,脊柱易产生老化(退变)、易出现肥大性脊柱炎、颈及腰椎失稳、老年性驼背畸形等,均可出现颈、腰椎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阶梯疗法,目前学术界已达成了共识。

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如3个月以上的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腰腿痛持续治疗1周以上,疼痛无缓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典型的;病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患者本人有要求的,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

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开窗式、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髓核的方法。对于同时合并有腰椎不稳者或严重椎管狭窄者,需扩大减压。切除关节突大于2/3者,需考虑使用内固定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

此外,还有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和髓核置换术,经10多年临床疗效观察,行腰椎间盘置换术的椎节大都出现了骨化现象,故此法使用在腰椎上有下降趋势。

“椎间孔镜技术”正在推广发展中

【临床案例】史女士,48岁,因腰痛合并右下肢疼痛2年,后病情加重入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建议其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因不愿接受,后到省人民医院求治,采取局麻下椎间孔镜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术后疼痛解除,3天后患者下床活动,1周后康复出院。

【专家释疑】微创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注射药物溶解髓核(溶胶酶类等)和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目前应用较多,主要有椎间盘切吸术、臭氧、等离子、激光、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法,还有腰椎后路内镜下摘除腰椎间盘髓核组织(MED)手术。

微创手术种类繁多,疗效各异。21世纪初“椎间孔镜技术”的出现,将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推向全新的高度,优于以往的臭氧、胶原酶溶解术等,是目前最微创、最安全、最经济的技术。目前,在国外该手术已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主导手术方式;国内在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等地,已普遍开展并快速发展中。

微创技术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患者易接受。但受到以下因素制约:设备昂贵,不是每个医院都可以购置;术式选择困难;需具有熟练技术的操作者;属于局限性手术。

对于病程时间长,神经根瘢痕粘连严重,同时合并有腰椎(真性)滑脱或椎体后缘离断所导致的椎管严重狭窄者,不宜选择微创手术,否则其疗效将受影响。

那么术后的病人如何预防复发?首先必须求诊于专科医师,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腰椎不稳的患者,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应予以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的方法,才可使疗效满意。 (杨蔚然 谭晓冬 梁辉)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