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候选人杜刚:誓叫穷山换新颜
核心提示: 争当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候选人杜刚:誓叫穷山换新颜
【争当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候选人】杜刚:誓叫穷山换新颜 来源:广安文明网责任编辑:伍敏日期:2016-09-19
为村上党员干部上党课
与村民一起整地打窝种植翠冠梨
在全县精准扶贫现场会上向与会领导介绍工作经验
新修的盘山公路如丝带镶嵌在巍巍明月山,平整得错落有致的土地上,黄栀子、脆红李、黄花梨等苗木迎风吐翠,幸福喜悦之情飞扬在山民的眼角眉梢,和煦的春风吹暖了川东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然而,有谁能相信,一年时间,这个大山深处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邻水县石滓镇中城寨村竟脱胎换骨,嬗变的背后凝聚着第一书记杜刚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勤勉实干的“孺子牛”
过去的中城寨村,可谓是“泥巴路难行,喝水靠人挑”。“要致富,先修路。”杜刚走马上任,就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一场基础设施大会战。为了解决经费难题,他几经周折,多方协调,终于筹集到资金400多万元。如何用好有限的资金,为村上建设里程更长、质量更有保障的水泥路。他与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商议,决定采取只包工、不包料的方式建设。虽然他明知道,这样会让自己更累。在大会战的日日夜夜里,他天天泡在工地上,不停地跑上跑下,进材料、看配方、查质量。看着这个城里来的年轻人,现在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书记笑称他是干活停不下来的“小蛮牛”。就这样,不到半年时间,硬化通村主干道14公里,新修便民路13公里、泥结碎石路6公里,安装波形安全护栏7.5公里,使中城寨村的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任务重,时不我待,他动员村民不等不靠,义务投工投劳,整修山坪塘3口,新修蓄水池6口,有效缓解了村民生产和生活用水困难。看着多年来未解的难题一个个逐步攻下,村民们无不喜笑颜开:“咱村的贫困帽子要摘掉了!咱致富终于有盼头了!”
锐意创新的“开拓者”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实体支撑,没有增收产业,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要在这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发展产业,杜刚面临着四大难题:发展资金欠缺、贫困户持续增收难、集体经济增收难、土地撂荒严重。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他发挥自己曾在农业部门工作多年的优势,积极引进业主,推进机制创新,以有效的机制形成发展合力。创新“农户+村集体”模式,在2个组联建黄栀子基地200亩,车厘子、黄金梨、翠冠梨基地150亩,农户和村集体按9:1进行收益分成。创新“业主+农户+村集体”模式,在3个组发展黄花梨、猕猴桃、脆红李基地300亩,业主、农户、村集体按7:2:1进行收益分成。创新“养殖大户+农户”模式,回引2名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规模2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2户,带动贫困户发展山羊养殖100余只。创新“旅游产业合作社+公司”模式发展旅游业,村集体组织农户共同成立旅游产业合作社,量化村内基础设施、旅游景点资产,作为合作社固定资产入股旅游公司,按照1/5以上标准分享公司在当地收益。通过“四大模式”,创新农户、村集体、业主(公司)三类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三类主体“互惠互赢”,成功破解了“四大难题”,群众全面奔康的美好蓝图越发清晰。为扩大产业覆盖面,他又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走访贫困户,鼓励贫困户发展庭院种植业、庭院养殖业“两小产业”,最大限度挖掘增收潜力。免费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辣椒苗、萝卜、白菜、油菜种子、鸡鸭苗等,既发展庭院经济增收,又达到了庭院美化绿化的效果。
情系群众的“贴心人”
要做到精准扶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就必须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中城寨村属于典型山区村,海拔900多米,全村仅有600多人,居住十分分散。为了摸清每户贫困户的情况,杜刚总是早出晚归,有时早上天不亮出发,等回到住处已经月上梢头,村主任戏称他是“披星戴月”的村干部。在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后,他对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精准分析,按照每户1套帮扶措施,每户1个以上致富项目,每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的标准,一一落实了帮扶举措。村里有位老人叫刘双全,88岁,儿子刘建国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父子两人相依为命。当他第一次走进刘双全家中时,里面家徒四壁,两人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吃过肉,做饭都是一锅熟,只是在饭快熬好时加一把青菜叶。为了改善刘双全父子的生活,杜刚总是隔一周就给刘双全割块肉,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每次送东西,刘双全都感动地流泪,杜刚却总是告诉刘双全,“您就当我是您的儿子,有我在,您就不用担心。”
好学善思的“卫道士”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第一书记的任职时间只有两年,如何在这两年时间里,带出一支好队伍,留下一个好班子,是杜刚日日夜夜思考的问题。要把村社队伍建设好,思想建设是关键。正人先正己,他用晚上的时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了《中国三步曲》《为什么是中国》等书,通过了解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以及其他非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发展实践的成败得失,让自己对“四个自信”既有了理论支撑,又有了实证支撑,切实增强了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自觉。同时,注重用写文章的方式梳理自己的一些思考,今年以来,已经在求是网、中国网、共产党员网等国家级媒体发表《为党员贴上“学习”标签》《用“三余”时间忙里偷学》《梦想是船实干是桨》《不忘为民初心需涵养“四心”》等理论文章22篇。他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带着村上的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增强理论自信,增强为民自觉。驻村一年来,已经发展年轻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培养后备干部7名。
“一勤天下无难事,人间万事出艰辛。”如今的中城寨正干群一心谋发展,铆足马力创事业,奋力谱写脱贫奔康的新辉煌。“甘当愚公挖穷根,荒山不改誓不还!”杜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上任时的铮铮誓言。
相关推荐临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