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对母子兵:母亲七次征战奥运又携子上阵
核心提示: 奥运首对母子兵:母亲七次征战奥运又携子上阵
法制晚报讯母亲节即将到来,而陪母亲一起征战奥运算得上一份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昨天,美联社消息,格鲁吉亚射击名宿、曾七次征战奥运会的萨鲁克瓦泽即将开启她的第八次奥运之旅。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位妈妈级选手将携子上阵,开创奥运赛场上的首对“母子档”。
母子同台 奥运史上第一个母子档
120年的现代奥运会历史中,一家人同时参加奥运会的场景其实并不少见。正如《雅虎体育》所说:“奥运精神往往就是通过父母影响孩子,兄弟相互鼓励而传递下去的。”
根据ESpN的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父子同时参加一届奥运会的情况共有56次,父亲和女儿有12次,母亲和女儿也有2次。但是如果说到奥运赛场上的母子档,则仍然是零。
“他们将是奥运历史上第一对同时征战一届奥运会的母子,这足以证明萨鲁克瓦泽是一名伟大的射击选手,不仅自己射术精湛,还培养出了下一代。”《福克斯体育》撰文称。
当47岁的萨鲁克瓦泽确定将和18岁的儿子玛莎瓦瑞尼共同代表格鲁吉亚队参加8月份的里约奥运会时,这位“妈妈级”选手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我很荣幸能够再一次代表格鲁吉亚征战奥运会,但是能够和儿子一起去,让我开心一百万倍。”
萨鲁克瓦泽算得上年少成名,在19岁时,首次登上奥运会舞台的她就一举拿下了女子25米运动手枪的金牌,而此后的20多年间,萨鲁克瓦泽把自己的传奇故事从少女时代延续到了妈妈时代。
家族传承
射击缘起老萨鲁克瓦泽
萨鲁克瓦泽说,她和射击的缘分,都是爸爸“老萨鲁克瓦泽”一手“包办”的:“其实我小时候一直非常钟爱打篮球。直到六年级前,我的课余生活基本上都被篮球填满。”
就在她14岁那年,父亲的“决定”让萨鲁克瓦泽不得不离开篮球。“其实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是非常情愿,我总觉得篮球更有意思,一年多以后我才慢慢地适应了射击训练。”萨鲁克瓦泽说,“一开始,我并没想到自己会搞射击,当时只是随便打打,但成绩提高很快,19岁时我得到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拿到了冠军。”
萨鲁克瓦泽把自己的成功归于父亲:“他27岁才开始练习射击。那时,没人教他。他自己慢慢琢磨,然后把积累的所有经验都传给我。而我呢,把这些现成的东西一下子就吸收了过来。”
老萨鲁克瓦泽是个优秀的射击运动员,拿过苏联全国冠军,入选过苏联国家队,但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获得出国比赛的机会。女儿成了他实现世界冠军梦想的希望。
三代圆梦
和儿子实现爸爸的梦想
47岁的萨鲁克瓦泽对于自己年少时“误入”射击的情景记忆犹新。而如今,她18岁的儿子玛莎瓦瑞尼已经接过了妈妈的枪,成为了这个射击家族的第三代传人。“萨鲁克瓦泽的儿子玛莎瓦瑞尼在10米气步枪的最好成绩是二月份取得的欧锦赛暨奥运资格赛冠军。因此,他有了和妈妈一起去里约的机会。”美联社撰文称。
据萨鲁克瓦泽介绍,从小,老萨鲁克瓦泽就着手将玛莎瓦瑞尼和其他孩子培养成射击高手,而在不久后的里约,萨鲁克瓦泽终于有机会和儿子一起实现爸爸的梦想了。“他的梦想是希望我和我的儿子在同一届奥运会上比赛,我们提前实现了他的梦想。不过他已经85岁了,考虑到巴西的天气和飞行距离,他还是应该留在家里。”萨鲁克瓦泽说。
尽管萨鲁克瓦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获得了金牌,但是玛莎瓦瑞尼表示母亲的成就并不会对他造成压力:“我母亲告诉我她在像我这么大的时候赢得了奥运冠军,但那时候她代表苏联比赛,有更好的训练条件和更多的经验,而我们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她不要求我比赛一定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我想这是她让我放松心态的方式,不过她可以在现场给我指导,母亲给我的建议可以当做是家庭秘密。”玛莎瓦瑞尼笑着说:“在奥运会上我将代表我的母亲、我的国家和我自己。”
享受射击 希望体育消除政治隔阂
即将第八次登上奥运的舞台,萨鲁克瓦泽自然对金牌有期待。但是,相比于年轻选手,已经47岁的萨鲁克瓦泽则更加享受生活以及和儿子共同参赛的乐趣:“我现在是格鲁吉亚射击协会副主席,运动员,教练员,还经营着一家靶场,教孩子们射击,生活很充实,闲暇的时候,会画画,看看足球和篮球。”
相比于金牌和成绩,萨鲁克瓦泽说她更喜欢奥运传递给人们的精神:“运动能够让大家消除隔阂,跨越国界,共同追求和平。”
在萨鲁克瓦泽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在北京奥运上亲吻俄罗斯选手帕杰琳娜的一幕成为了她热爱和平的经典画面。
据《福克斯体育》介绍,当时,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正在发生军事冲突,而萨鲁克瓦泽所在的格鲁吉亚代表团差点因此提前离开北京。而就在比赛结束后,获得铜牌的萨 鲁克瓦泽亲吻了银牌得主俄罗斯选手帕杰琳娜:“我们在一起训练过很长时间。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们不想被卷入政治中。体育与政治无关。”萨鲁克瓦泽说,“什么都不会横亘在我们的友谊之间,就算是射击这种刺激的运动也不会。”
在萨鲁克瓦泽看来,射击更多意义上是她代表国家和其他优秀选手交流的平台。在生活中,这位妈妈级选手其实并不是个爱枪的人:“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喜欢谈论枪。可是不少年轻朋友总喜欢跟我谈论这个——我其实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别人究竟拥有什么武器。不是训练的话,我从不带枪。我不喜欢枪,而且,这会让别人怕我。”
文/记者 张骜 制图/周建文
许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