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

调查显示约七成大学生在大四才开始找工作

核心提示: 调查显示约七成大学生在大四才开始找工作

俗话说,有备无患,那么,为了在“最难就业年”脱颖而出,何时开始为就业做准备比较好呢?

日前,《新京报》调查数据显示,有30.62%受访学生在大四开学后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另有11.4%学生在考研失利后选择加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其余包括在研究生阶段开始为求职做准备的则约占到25.73%。

“这说明约70%的大学生多在大四或大四下学期才开始找工作,显然晚了。”针对该调研结果,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葛玉好分析称,就业难,与多数大学生准备时间晚有一定关系。

刚进大学就要为就业做准备吗?昨日,受访学生和专家就此展开探讨。

■ 观点

1 进大学就做清晰职业规划

葛玉好认为,如果大学生计划日后就业,一入学就需要考虑毕业后的择业情况,具体而言,需要利用休息日或节假日,有意识地学习英语口语、面试技巧,多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增进交流等。对此,英才网联职场专家苑航表示赞同。

“大学生一到大学,就应该做清晰的职业规划。”苑航说,学生如果想考研,就可以专注于学习,而如果想毕业直接工作,就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寻找实习机会,“不想跨专业求职,就找和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

大学生就业培训机构“优职英才”人力资源部总监蒋玲称,一些只注重学习但未做求职准备的大学生、研究生,找工作中因目标不明确、性格问题等往往会遇到各种困扰,最终导致求职失利。

2 大三或研二前应只抓学习

一入学就确定择业情况,是否为时过早?已经拿到7个offer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届本科生于同学有着和专家不同的观点。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比如说你想吃饭,但还没吃到饭,就要吃面了,会丧失掉尝试很多东西的机会。”于同学说,他刚进大学时,就没打算确立职业目标。直到大三与好友创办一个影视工作室后,他才考虑最终毕业去向。

他参加过7次面试,且“逢面必过”,根据他的经验,他不希望将一个人过早框死在一个领域内,比如过早确立就业目标乃至方向。要不断涉猎其他东西,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求职方向。“大三确立目标确实比较合适,因为大一大二给了你充分时间去发掘自己。”

清华大学应届硕士生毕同学也认为,不应如此早地为就业开始做准备,“大学前两年、硕士的前一年都是学基本课程,应该不要考虑别的。”不过,尽早确定求职行业方向还是应该的,“比如决定以后做金融,就可以前两年多读金融书,多考证书,大三、研二再做相应实习,也会让用人单位感觉规划得有条理,不是盲目的”。

3 没实习经验难获雇主青睐

《新京报》调查数据显示,近一半受访者曾参加过与就业相关的实习,时间为半年内,有26.48%的应届生参加了半年以上的实习。然而,仍有26.71%应届生未参加实习。

“没有实习经验的多不予考虑。”北京一家预算公司经理古先生介绍,相对而言,他会选择聘用有实习经验的大学生。

在古经理眼中,大学生在四年中会有许多实习机会,但如果到头来没有任何实习经历,或只是蜻蜓点水,他会怀疑该学生的职业态度问题。

“毕业前一年开始实习一点都不晚。”清华大学应届硕士生毕同学经过和同学们交流求职经验后总结,此时开始实习,每次实习至少三个月,会比从大二、研一开始,做四五份仅有一两个月的实习,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也更能让学生对实习单位的业务流程,乃至整个行业更有了解。

■ 求职故事

海投百份简历仅1个offer

一受访毕业生从未实习过,面试20次没找到合适工作,感叹准备太晚

参加了20多场面试,武汉某所高校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张玲(化名)的工作仍没有着落。虽然一到大四就投入求职大军,可回看自己大学生活,张玲觉得,自己准备得还是太晚了。

“投没投简历都不记得”

张玲的专业是广播电视,但比较“宅”的张玲,并不太喜欢这个专业。大学四年,从未去参与过专业方面的实习。她找工作的方向,是商务运营。

“我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也比较喜欢。”张玲所说的经验,是大二、大三时的2、3段网络推广兼职经历,分别是给一家眼镜店和一个微博营销团队的网帖、微博回帖,“发一些‘这家的东西效果很好’之类的话,有点像网络水军。”张玲坦言,她并没有去学习过商务运营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张玲一共投出约百份简历,绝大部分简历是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的,“招聘网站会推荐很多相关的招聘信息,看着差不多的单位我就打钩。”张玲说,她总共参加了20次面试,大部分是网络投递的结果,“有时接到面试通知电话,我都想不起来这是个什么单位,就连投没投过简历都不记得。”

张玲接到过1份offer,不过由于不太理想,她并没有与公司签约。

虽然专注的求职领域是商务运营,张玲说,一年前,她才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时尚,但由于不太自信,求职过程中,她没有向时尚方面岗位投过简历。

“就业准备做得有些晚”

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张玲也有些着急了。“可能是我准备得不太好。”她也开始总结其中的原因。

张玲说,面试时,有时是群面。通过他人的自我介绍,她发现,竞争者中有的是商务“科班”出身,有的能“列出”长长的实习、实践经历,“跟他们比,我能介绍的经历太少了。”在这两者中,张玲觉得,实践经历对找工作的影响更大。

张玲说,回看自己大学的经历,发觉自己就业的准备做得有些晚了,“这四年不该碌碌无为,要多参加实习,多积累经验。”作为“过来人”,张玲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大二暑假就开始做就业准备,计算机、外语或考取从业资格证等专业技能,也是她认为重要的就业准备工作。

张玲说,下一步她会继续投简历,找一份过渡性的工作,给自己提供物质保障,在此前提下,她打算去学习一些时尚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参加培训班,为自己今后向时尚界“进军”做准备。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许路阳 卢漫 申志民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