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哪些中国企业家最受外界瞩目
核心提示: BBC:哪些中国企业家最受外界瞩目
外媒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正在赶超第一经济强国美国。在中国经济发展背后,哪些企业家最受外部关注?最近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凯利·布朗和KyochiMyogo咨询公司的Kalley Tzuhui WU排列出最受外界瞩目的八名中国企业家名单。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23日报道,他们把中国商界创业精神迸发的起点定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是中国经济全球化道路上的“大爆炸”,而中国入世谈判官员、受过伦敦经济学院培训的龙永图则被他们誉为“中国现代企业家之父”。他们认为没有龙永图,中国经济全球化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也没有近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的爆发。
明星企业家
报道指出,被挑选出的八名中国企业家包括从福特公司手中收购沃尔沃的吉利集团负责董事长李书福,地产集团Soho中国的首席执行官张欣,海尔集团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名单中过半人物来自网络和新科技领域: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柳传志,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阿里巴巴执行董事长马云,腾讯公司的创办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名单的编撰者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凯利·布朗说,之所以选择Soho中国,因为张欣及其丈夫潘石屹是具有名人效应的企业家,更像西方的社会名流和明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他说张欣在英国受过高等教育,外国人更熟悉这类人,也容易同他们沟通。这些人还有个特点就是在商业上极其成功,但同时也避免卷入政治麻烦。
报道称,在毛泽东时代,这样的人被称为资本家,是专政和批判的对象。名单排列者认为,这表明了中国发生的剧变。
民营企业
凯利·布朗说,虽然在中国经济中国企和民营企业数量相当,但民营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活力和增长的主要源泉,因为里面有管理风格各异的企业家。
他说在选择名单时对比中国经济不同领域,他们发现中国有全球影响的企业家出自制造业和资源行业的可能性不如互联网,新技术行业。比如腾讯和目前风靡的微信,这些领域集中了创造性。这些公司的所有者大多比较年轻,有海外教育背景,更国际化,因此也更可能具有国际影响。
他说,马云是中国企业家中最像比尔·盖茨的人,他很自信,个性也很强,但也是个很中国化的人。马云的作风炫耀,有点像英国著名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马云愿意同人交流,直率。这些人才是中国未来的商界大使,这些企业家才是中国商界的国际面孔。
他还说,随着中国金融业发展,在将来也可能在这个领域会出现更知名的中国金融家。
体制限制
凯利·布朗承认,在中国国有企业中,个人企业家的发挥空间受到更多限制,国企领导人更难有像民企那样的企业家释放个人光彩的机会。民营更容易自我宣传,企业家个人性格对企业品牌会有很大的影响,他们个人的风格甚至对公司的成功起很大作用。
北京的经济学者仲大军认为,从活力、个人魅力、素质和创新角度看,像马云和柳传志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民营企业家远超出国企领导人,他们个人付出也更多。不过他认为这种差别的形成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国企领导人由政治选拔和任命,私人企业家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脱颖而出。
另外仲大军说,企业家还受行业的制约。国有企业许多是诸如重型机械制造、资源、能源等传统企业,而新技术行业大多由民营占据。行业特点也决定了在民营企业,企业家的创造力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他还说华为公司是地地道道民营企业。当年任正非靠3万元起家创立公司,完全靠市场的力量,自己摸爬滚打成就了今天的事业,他是典型的中国英雄人物。
尽管华为公司在西方引起争议,但凯利·布朗认为华为是个不能绕过去的公司,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研发,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在海外影响很大,其65%业务在海外,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司。但华为老板是军人出身,公司缺乏透明。虽然华为公司在西方有形象问题,但它在发展中市场很活跃。
凯利·布朗说,华为公司几乎是个试金石,可以用来检验西方对中国公司向海外扩展的态度和反应。
国企优势
西方观察家看好民营企业家,因为他们认为相对于政治化和效率不高的国企,私营企业更具有创新性,更可能形成国际知名品牌。凯利·布朗说,在台湾,香港,新加坡,乃至整个亚洲,大型公司一般都是从家庭公司成长出来。而中国大陆私企则更可能走上述发展途径,成就为像日本和韩国那样具有国际品牌的大公司的可能性更大。
报道指出,虽然中国国企业具有规模和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创新,凯利·布朗说看不出中国国企有多大可能会成为像三星或丰田那样直接面对股东和消费者的负责任的品牌和价值。
但仲大军则认为不能用一个标准衡量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他还举出中国的航天、导弹和登月工程,他认为这些领域的企业家都把名誉让给了工程师和学者。他认为中国国企在默默奉献,国企和民企二者不可偏废,他们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和体制。
仲大军说,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打造中国,应该多视角看待中国。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