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魔”洛夫:笔墨诗心写中华(图)
核心提示: “诗魔”洛夫:笔墨诗心写中华(图)
洛夫与海内外诗人为《出三峡记》手书长刻石碑揭幕 王康明 摄米寿之年的洛夫再访三峡 王康明 摄
宜昌11月18日电 (记者 郭晓莹)11月18日,“长江三峡·两岸同源”秋日诗歌行暨著名诗人洛夫诗歌《出三峡记》诗碑揭幕仪式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人家景区举行,在40多名海内外诗人和艺术家的见证下,《出三峡记》手书长刻石碑在古老的巴王寨石壁上缓缓揭幕呈现。
洛夫1928年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赴台湾,现旅居加拿大温哥华。洛夫写诗、译诗40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以作品中诡异多变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而被誉为“诗魔”。1999年,洛夫的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又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当日,米寿之年的洛夫满头华发,始终面带微笑,他向记者介绍,自己1990年访问成都、重庆时乘船游览长江三峡,被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所吸引,有感而发作了这首《出三峡记》。此次是他时隔20多年后第二次造访三峡,昔日“两岸之间容不下一把瘦骨”的西陵峡已豁然开阔的,呈现出另外一种美。
“有人说,石刻诗歌可能让诗歌有了永久的生命,但石头也好,书法也罢,并不是赋予这首诗不朽生命的载体。”洛夫说,自己虽潜心研习书法,也有很多诗作被刻在寺庙、景区的岩壁上,但他始终认为,古往今来,不朽的诗歌都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民族人文精神的追求,二是具有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三是诗歌的意象本身具有永恒之美的价值。
海内外诗人欣赏《出三峡记》手书长刻石碑 王康明 摄洛夫说,《出三峡记》是自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返乡探亲后的作品之一,这批诗作虽未明写乡愁,却间接抒发了另一种大乡愁——文化乡愁。洛夫把文化的乡愁称之为“中国情结”,说自己的“笔墨纸砚都来自中华”,虽一生漂泊,但始终受到中华文化的滋养,自己的根,永远在中华。
“我很有可能回去以后作一首《再回三峡》。”站在长江三峡西陵峡畔,洛夫感叹,旧三峡、新三峡都很美,新三峡给他带来了创作的欲望,但自己一向没有创作计划,因为诗歌创作不能“开支票”,只有待到灵感骤发之时,方能成就绝妙诗句。(完)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