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梅:院士不能只靠一顶帽子过日子
核心提示: 刘友梅:院士不能只靠一顶帽子过日子
8月23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和国资委联合组织的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在湖南株洲采访了中国南车的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之一、株机公司的刘友梅先生。
刘友梅,中国工程院院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机车专业,从事电力机车研究超过半个世纪,提起自己的专业,刘院士的话语里带着一丝对过往的缅怀――
刘友梅:1961年我从上海交大电力机车专业毕业,当时全国就只有上海交大有这个专业,我是第三届学生。
1999年11月当选为院士后,许多高校向刘友梅伸出了橄榄枝,有的甚至都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房子,但这些邀请他全都拒绝了――
刘友梅:后来,很多学校让我去教学生。我干了一辈子研究,教学生这个事,实在是不会,所以就一一拒绝了。坦白说,我夫人是上海人,当时上海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让我去,房子都准备好了,但后来我还是没去。
刘友梅说,自己是公司培养出来的人,不能出了名就忘了本――
刘友梅:1961年我毕了业就来到了这里,到现在已经有51年了;可以说,我是由公司培养出来的院士,怎么能说走就走呢?院士不能光靠一顶帽子过日子,他应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搞研究开发,恰恰是我最擅长的。
高速、重载曾经是轨道交通的代名词,但接下来是否还应该沿续这种发展理念,未来轨道交通走向何方,这是业界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焦点。对此,刘院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友梅:地面交通的高速不可能是无限的,无限制的提速必然带来高能耗和高噪音,这会加剧能源的消耗并对环境造成污染,有违科学发展的理念。所以我提议在新时代提倡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
口说无凭,刘院士将他的建议转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产品,他说这可是他的宝贝――
刘友梅:这列车叫做储能式轻轨车,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属于城市轻轨车。这是一辆原型车。每节车厢的顶部都有一个超级电容,只需要充电30秒就可以支持列车行进两公里,也就是说,乘客上下车的时间就足够让列车充满电,开往下一站。
如果城市公交车换用这种储能式轻轨车,就可以摘掉电车顶上的“大辫子”,不用架设空中电源线了,等于变相美化了市容环境。
玩过跑跑卡丁车的网友都应该知道,游戏里的卡丁车只要刹车或者漂移就可以蓄能,一旦能量充满,就可以加速行驶一段时间。而现在,这列储能式轻轨车上竟然出现了异曲同工的技术――
刘友梅:以前的列车刹车制动,都是把其中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散发到空气中,这样不仅造成了能量的浪费,还会造成大气升温,影响环境,而这列储能式轻轨车则可以把刹车时的动能中的大部分重新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容中,为列车继续提供前进的动力。这是能量的循环利用,也就是我所倡导的轨道交通发展绿色理念。
刘院士出生于1938年,今年已74岁高龄,但他仍然坚持在一线工作,对他来说,51年的工作,不是说放就能放下的――
刘友梅:我们的团队里还有另一位院士,他主持研制生产的380A型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等核心技术都是由中国南车自行研究开发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创造。380A在京沪高铁开通一个月内的每百万公里故障仅有1.67件,而引用了外国技术的同类型列车380B型车的故障高达18.9件。我们中国轨道交通同样可以做出尖端的设备,不比外国人差。这位院士比我小了20多岁,他已经成为这个团队新的核心。我们的科研团队完成了新老交替,我的事业后继有人。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