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橡子豆腐的新希望
核心提示: 通讯:橡子豆腐的新希望
宜章1月23日电 题:橡子豆腐的新希望
作者 刘从武 李永红
山区隆冬的清早虽异常刺骨,但40多岁的村民曾易路却忙开了,开着车挨家挨户的收购橡子。曾易路揉揉冻得通红的鼻子,也顾不上休息,满不在乎的说,“赶时间啦,尽早做好橡子豆腐,在春节前上市能卖个好价钱。”
曾易路所在的炉背岭村,是湖南省宜章县杨梅山镇最偏远的山村,因60年代“大炼钢铁”设有炼钢炉而“闻”名。地处半山腰的炉背岭村,自然和水利条件较差,全村60多户农民靠种水稻、红薯等农作物为生。
走进曾易路的家中,院子里正晾晒着橡子豆腐。在加工坊里,村民三五人正在搞加工制作。
“橡子是我们老辈人吃的,早些年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曾易路介绍,“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道被人遗忘的民间绿色美食,又重新回到了餐桌。”
橡子号称比水稻、小麦“资格”还要老的粮食。民众食用橡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橡子一直是许多山区民众饱腹充饥的主要食物。
曾易路说,用这种深山野岭的橡子作原料,经过清洗、浸泡、水磨、过滤、沉淀、脱涩、清蒸、冷却、切块等多道工序成型制作后,味道纯美。
曾易路做过建材生意,后又从事煤炭开采,随着煤炭行业的不景气,觅到商机的他开始谋划转型。2012年回村后,他看到村里满山遍野的橡子树,于是萌生了变废为宝、开发绿色食品的想法。
起初,妻子吴小月是反对的,希望丈夫能继续去广东做生意。但曾易路认为“走绿色食品之路”是对的,“自己能赚点钱,还能帮村民增收”。
于是曾易路买来了设备、引进了时尚的包装,办起了橡子豆腐加工坊。2012年和2013年还种植了2000多亩的橡子树。
“像我们这种年纪打工也难找地方,多亏曾老板办了橡子豆腐坊,在家门口打工、务农、管家三不误,多好!”本村45岁的妇女吴满红很满意地说,在豆腐坊工作了7个多月,收入1.4万元。
目前,曾易路已成立了橡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好了证照,妻子也开始支持他了。曾易路说:“今年,我基本上没赚钱,但收购村民采摘的橡子、请村民加工支付了15万多元,多少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希望明年会有更好收成。”(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