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话剧《蒋公的面子》走红:江苏宣传部长看后一言不发_1

核心提示: 话剧《蒋公的面子》走红:江苏宣传部长看后一言不发_1

话剧《蒋公的面子》剧照。受访者提供

话剧《蒋公的面子》公演,得益于吕效平(左)、董健(中)和温方伊三人的努力。话剧中的三位知识分子,都不把蒋介石请吃饭当做是皇帝的赐宴。图泱波

《蒋公的面子》导演吕效平(中)在给几位学生演员说戏。图/CFp 柳一凡摄

内容简要:蒋介石请客,去还是不去?一部学生写、学生演的话剧将民国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灵魂一同架上了火堆。

原标题:《蒋公的面子》走红记

这是大学流传已久的一个段子:时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校长的请三个教授吃饭,居然有人不愿赴宴

两年前,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学生温方伊为了完成作业,尝试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戏剧。没想到,这个话剧会走出校园,引发轰动。

蒋公的饭局

1943年,蒋介石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请中文系的陈中凡、胡小石等三位教授吃年夜饭。去还是不去,成了摆在教授们面前的问题。 温方伊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做大三学年论文的时候。

2011年9月,大三女生温方伊动手写自己的学年论文,指导老师是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吕效平。吕效平给温方伊讲述了那个南大流传已久的段子,直接把《蒋公的面子》这个题目给了她,要求她先查阅资料,再写出一个舞台剧剧本。

在此之前,温方伊只是写过一些舞台剧的片段,从来没有完成过整部话剧。 拿到这个题目,第一反应不是主题立意、情节、人物,而是,天!怎么凑出两万字来。 温方伊不好意思地说。

为了完成作业,这个90后女生开始在图书馆查找关于南京大学校史的资料书籍。在翻阅了诸如《南大轶闻》、《南大南大》等书籍后,温方伊逐渐还原了《蒋公的面子》的故事背景。

上世纪40年代以前,南京大学的前身 国立中央大学 ,共有文、理、法、工、农、医、教育7个学院,40余个系,是国内规模最大、系科最为完备的综合性大学。1937年, 中央大学 西迁至重庆。《蒋公的面子》便发生在1943年,原校长顾孟余辞职,蒋介石出任中央大学校长时期。

资料记载,顾孟余辞职有一部分原因是与蒋介石发生矛盾。蒋介石在重庆经常找大学校长训话。因为他是军人出身,要求点名的时候,大学校长应该站起来。但是大学校长们不吃这一套,蒋介石很不高兴。而顾孟余索性不来开会,让秘书代替。蒋介石为此说了重话,在其他矛盾的激化下,顾孟余一怒之下辞职不干了。

顾孟余离开中央大学,引发了师生的轩然大波。教育部长陈立夫原想把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吴南轩调任中央大学校长,结果遭到中央大学师生的一致反对。陈立夫向行政院长蒋介石求援,蒋介石提出,像军校一样,所有各大学一律由他来出任校长,另派教育长到各校实际主持校务。

1943年5月,蒋介石正式出任中央大学校长。

学生们并不买账,蒋介石来视察,没有学生夹道迎接。甚至在蒋介石作为校长为学生授予学位时,都有人不来,让同学代为领取。

教授们更不好对付,有人质疑:军人出身、在学术上没有任何造诣的蒋介石,能否胜任中大的校长?蒋介石在此情境下,邀请中文系的教授吃年夜饭,试图笼络关系。

历史谜团

蒋介石请的三位教授都是谁?他们到底有没有赴蒋介石的饭局?去与不去的理由是什么?在饭局上,他们又说了些什么?温方伊试图通过文献资料,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

在南大校史中,国立中央大学部分可用的内容不多,《联大八年》等书籍里也只对中大的情况有零散的记载。蒋介石请客吃饭的故事更是压根没有。传说中,蒋介石请的有三名教授,可人们只知道有陈中凡和胡小石,第三个教授是谁呢?

陈中凡和胡小石都位列南大中文系 三老 。陈中凡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家,当年是思想激进的左派学者,追求人格独立,一贯反对当局对大学的干涉。胡小石则一心向学,不问政治。他还有一特别的爱好:酷爱美食。至今南京还有道名菜为:胡先生豆腐。

温方伊查阅了其中两名教授的学术著作:《陈中凡论文集》、《胡小石论文集》,有效信息还是太少。

她甚至发现,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连时间上都有点占不住脚。

1943年,陈中凡根本就不在中央大学,而蒋介石要来中大做校长的消息传来时,年已经过完了。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是年夜饭。 温方伊似乎陷入了历史的谜团。

带着这些疑问,温方伊向中文系的老教授,已经年近8旬的董健教授请教。董健教授是吕效平老师的博士生导师,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过这个传说。

董健教授于上世纪50年代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陈中凡曾做过他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