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孙
核心提示: 科尔孙
核心提示:根据官方的资料,战斗中,敌人共亡官兵55,000人,被俘18,000余人,还被缴获大量的技术兵器和武器装备。应该指出,这一数字还不能完全反映敌人的损失。例如,德军在企图从外面突破合围圈时,仅被打死的官兵就达2万人,还损失有大量的技术兵器,其中包括飞机329架,坦克600余辆,火炮500余门。
本文摘自《科涅夫元帅战争回忆录》,作者:[前苏联]科涅夫,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简介:(1944年1月24日~2月17日)苏军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从突出部底部两端急速对进,于2月17日成功围歼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的德军重兵集团,重创德军15个师,歼敌7.3万人,削弱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战力。
前苏联元帅科涅夫简介:伊凡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1897.12.28~1973.5.21)苏联元帅(1944),军事统帅、军事家,二战中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称的苏联陆军的野战三驾马车之一。他在军事上所具有的敏锐而正确的直觉是罕见的。他擅长步炮协同作战,能把强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高速度下出其不意地进攻完美无缺地结合起来。他在1943年后打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攻击战。
由于顺利地实现了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在НФ瓦图京大将的指挥下,于1944年1月中旬,前出至萨尔内城地域,以及古佩托夫卡和文尼察接近地。
乌克兰第2方面军部队夺取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西和西北的大登陆场,在基洛夫格勒进攻战役之后,把敌人驱离第聂伯河100多公里远的地方,并前出至斯梅拉、巴兰季诺、基洛夫格勒以西和诺夫戈罗德卡一线。这时,乌克兰第3方面军部队在РЯ马利诺夫斯基大将的指挥下,解放了扎波罗热,从第聂伯河向西推进了50100公里。
但是,希特勒匪徒守住了第聂伯河中游卡涅夫地域。由于战线出现的情况,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尔孙一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防守的德军,利用有利地形,扼守乌克兰第1和第2方面军的接合部,威胁着两个方面军的相邻翼侧,箝制其机动的自由。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力图无论如何要扼守科尔孙一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因而顽强地进行防御,因为德国法西斯统帅部不会甘心东方壁垒的彻底失败。很明显,希特勒的将军们期望利用这个突出部作为进攻基地,以恢复沿第聂伯河西岸的战线。
希特勒大本营和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指望由于泥泞季节的到来,苏军就不能按原来的规模组织进攻。他们希望在自己东方战线的南地段上获得喘息时间。在这个时节,敌人仍然认为,他们能以强大的突击把我军驱逐至第聂伯河,守住右岸乌克兰富绕的工业和农业区,与自己军队的克里木集团建立陆上联系。希特勒采取一切措施,扼守右岸乌克兰。他很明白,丧失了右岸乌克兰,德军的整个战线就会被切断。敌人希望在第聂伯河守住一些阵地,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出于宣传目的的需要并掩盖其战略计划在东方战线的破产。
希特勒分子急急忙忙在科尔孙一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地域建立稳固的防御阵地,使之既能扼守整个基地,又能在进攻战役展开时,成为进攻的出发点。该地域的地形有利于防御。无数的江河、小溪、陡坡、雏谷,以及众多的大居民地,都有助于构筑防御地区和斜切阵地。高地,特别是卡涅夫地域内的许多高地,能很好地组织观察。
在突出部的顶端一卡加尔雷克、莫什内地段上,希特勒匪徒构筑了极为牢固的防御阵地,构筑了完备的工事体系和各种障碍物。在莫什内、斯梅拉地段上,敌防御前沿经过一片很深的沼泽地。因此,这里的防御是由一些切断主要通路的支撑点组成的。从斯梅拉向南,是双地带防御。防御前沿与佳斯明河河岸和高地平行。主要防御地带由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组成,它们之间有些地方用堑壕连接。在支撑点内有完备的堑壕和交通壕体系,以及大量的土木质发射点。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的正面和两翼用地雷场和铁丝网掩护。
第二防御地带在塔什雷克、帕斯托尔斯科耶、季什科夫卡一线构筑,但在我们进攻开始前还没有完成。
在姆列耶夫,托比利诺地段,沿奥利尚卡河构筑正面向东南的斜切阵地。
许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