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人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日本|左翼
核心提示: 现代日本人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日本|左翼
核心提示:正是这些左翼媒体与学者多年来不断地研究、传播,才使日本当年的战争罪行得以被更深入地揭露出来。
(搞杀人比赛的日军军官,图片来源:人民网)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萧西之水,原题:《罪行与谎言:四十年来日本人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1971年8月,《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在报纸上开了个专栏,名字叫《中国之旅》。他在专栏中大量披露侵华日军当年的暴行,当然,也少不了发生在1937年底的南京大屠杀,其中引起最大反响的一桩,是百人斩杀人比赛。
当年参与进攻南京城的侵华日军少尉野田毅、向井敏明二人,为了炫耀勇武,在南京城陷后,用日本刀进行虐杀中国军民的比赛,最后还拄着刀拍了一张合影,发给《东京日日新闻》(今《每日新闻》),旁边注明向井106105野田字样,意思是向井杀人更多,更胜一筹。
这起事件在当年充满战争狂热的日本国内,一时成为街知巷闻的美谈,他们甚至跑去日本各个学校去演讲,名声非常响亮。但是天网恢恢,抗战胜利后,盟军根据《东京日日新闻》等日本报纸的报道,将两人抓捕归案,押送回南京公审,1948年初在中华门外雨花台下由中国宪兵执行枪决,以告慰南京千万亡灵。
两个狂妄的战争屠夫死有余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围绕着百人斩暴行以及整个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风风雨雨,却在其伏法的二十多年后开始发酵,时至今日,在中日之间乃至日本国内,仍然争讼不已。
肯定派VS否定派
二战结束后二十多年里,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埋头国内重建与复兴,一方面朝鲜战争爆发,冷战格局形成,从东亚到整个世界,意识形态冲突长期掩盖民族间的宿怨。南京大屠杀这样特殊的历史事件,一时并没有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议题,更从两国普通公众的日常意识中淡出。
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单纯以意识形态划分东西方阵营的世界格局出现松动,在日本国内,对过去战争时期发生的人间惨剧,才有了更多的议论。
本多胜一的《中国之旅》专栏开始连载后,很快引起日本舆论轰动,不少侵华战争亲历者纷纷投稿,把自己亲见亲闻的屠杀细节公布了出来。
但挑战的声音随之而来。比如评论家山本七平、作家铃木明便发表文章,从几个方面竭力论证:用日本刀搞百人斩完全不可能,又声称屠夫之一向井敏明在南京战役前已经负伤,不可能参战云云。
本来,以上争论只是不同观点作者之间借助媒体的对战,但学院派历史学家的介入,让事情性质起了变化。秦郁彦(代表作《日中战争史》)、洞富雄(代表作《南京大屠杀》)等学界公认的日本近现代史专家,都专门发文批评山本七平的言论。
此事前后纷纷扰扰闹了三十年。到2003年4月,野田、向井两战犯的家属干脆把牵涉其中的《每日新闻》《朝日新闻》及本多胜一全部告上法庭。经过两年审理,2005年法院宣布原告败诉。此案审理过程中,又披露了大量史料,当年百人斩暴行的真实性,进一步得到确证。
长达三十年的百人斩日本民间辩论及法律诉讼,逐渐让参与各方演变成两大阵营:对南京大屠杀到底是不是发生过,既有肯定派,也有否定派。
前面提到的作家铃木明,在1973年特地写了一本《南京大屠杀之幻》,书中针对支持南京大屠杀确实存在的不少史料,加以辩驳。此书算是为否定派打开先河,所以人们也把该派称作幻派。
铃木明的书出版后,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辩论有过一段沉寂期。1982年,日本国内出了个教科书误报事件,再度让有关辩论热了起来。
大屠杀已成定论
原来,1982年6月26日,日本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日本文部省(负责管理教育、文化、学术)将会把历史教科书中侵略华北的表述改为进出华北。尽管很快便证实,这只是一条假新闻,即所谓误报,但当时一下子引起了中、韩两国抗议,中国干脆拒绝日本文部大臣小川平二访华。为了修复破损的外交关系,文部省紧急制定《近邻诸国条项》,规定历史教科书的措辞,必须要照顾到中韩等邻国观感。
许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