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匠人精神”更胜职业资格认定
核心提示: 培养“匠人精神”更胜职业资格认定
6月1日,国家又取消了4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两年来共累计取消319项,使得“本届政府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已减少50%以上”,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从被取消的职业名称来看,多为可以通过不断尝试、实践就能练就的一门手艺活,例如插花员、咖啡师等。《欢乐颂》中的职场菜鸟“邱莹莹”,不就是自己不断尝试、钻研,成为咖啡师的么?俗话说“行行出状元”,相对资格认定,每一种手艺活更需要培养“匠人精神”,杜绝有资格认定却赚黑心钱的现象。
所谓“匠人精神”,好比贴磁砖的师傅对我说:同一块砖横贴、竖贴、贴左边还是贴右边,效果都不一样,都有讲究;希望过几年你们能念叨我的好,而不是在背后骂我们;我们功夫到位用心不敷衍,也才有更多的项目经理给我们派活。话糙理不糙,却道出了各行各业的真谛。
若319项仅为50%以上,则全部数量为600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不外乎两种思维:计划经济思维和市场经济思维。笔者估摸计划经济思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首先只有通过职业资格认定成为“萝卜”,才能入相应的“坑”。相反,市场经济思维则强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买方交易成本,才能形成产品的竞争力;如果“一个人吹笛儿,八个人捏眼儿”,企业倒闭就是必然。例如室内装修,水电常常为同一个师傅,硬要拆分为水管师傅、电工师傅必然提高家装成本,使装修公司竞争力下降。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认定,实乃民心所向。
首先,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虽然如今再去考察设置600多种职业资格许可的制度设计、政策思维已无多大意义,但必须认识到国家形势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如候鸟般在城市与家乡之间行走。只有尽可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大量农民工、低收入家庭成员方能尽快在城市站稳脚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其次,助力职业教育发展,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减少了不必要的障碍。国家鼓励地方院校积极转型,积极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认定,是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松绑,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
再次,有利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由市场“无形之手”去决定、调整资源分配,减少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影响。经济科技发展到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会出现差异性需求,加之社会呈现出的老龄化问题,解决之道就在于使人力资源成为复合型人才,行业里的“万金油”。只有尽可能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才能促使人力资源愿意去尝试、锻炼多个工种的能力,技多不压身。试想,每换一个工种就需要通过一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必然使一些人望而却步。
最后,有利于企业去产能中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大量工人在去产能过程中下岗,尤其是钢铁行业。以前家里的顶梁柱,如今下岗在家,怨气积累就很不利于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认定,对在去产能中下岗的工人师傅而言,也是给他们重新燃起一份信心。
当然,凡事过之则不及,我们一方面要为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认定点赞,另一方面也希望及时出台比较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与就业创业脱钩。与新制度经济学不同,新制度主义社会学更强调各利益方博弈产生的新制度能否得到人民的认同,只有得到人民普遍的认知、赞同才能延续更长的时间,所以再次希望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既要相对科学,一个周期后又要根据形势发展实施动态调整。(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