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生活中的梅葆玖:汽车迷、音乐发烧友和爱猫人士

核心提示: 生活中的梅葆玖:汽车迷、音乐发烧友和爱猫人士

他是一代京剧大师之子,也是一位京剧大师;他是会说英语,爱吃牛排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是49个徒弟的恩师,他是20只猫的主人……贴在梅葆玖身上的标签很多,但如今所有这一切都消散了。梅葆玖先生3月31日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不幸于昨天上午11点44秒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82岁。京剧大师梅葆玖追悼会将于5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从艺:拒认大师 敢说对得起父亲

梅葆玖1934年出生在上海,是梅兰芳与福芝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梅葆玖对父亲最初的印象是“忙”。他曾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出生那天,父亲不在家中,正在武汉演出……父亲太忙了,演出是不断的。因为他要养活戏班里的一大帮人。”

10岁时梅葆玖开始学艺,3年后梅葆玖登台演出。1949年7月,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今北京)召开。梅兰芳出席会议,梅葆玖也随父亲第一次来到了北京。此后一直到梅兰芳去世的十几年间,梅葆玖跟着父亲又学习又实践,他曾回忆称,“我一直守着父亲,父亲演出的时候,我天天看;我演出的时候,父亲就帮我指出我的问题。”

1961年梅兰芳逝世,那年这位大师在舞台上最后一次演出《穆桂英挂帅》,郭沫若先生说剧中一句唱词“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出征谁出征”经梅兰芳念出,如同“回旋加速器,使人们发生着责任感的连锁反应”,这句唱词也恰恰是梅葆玖一生的写照。父亲去世后,梅剧团的担子落在了梅葆玖身上。特别是1978年梅葆玖重新登台后,演出的同时他专注承袭梅派与改良新戏。他正式收入门下的徒弟有49个,其中董圆圆、李胜素、张馨月、姜亦珊都是当下京剧行业中的翘楚,胡文阁是唯一的梅派男旦传人。对此他说,“我培养了40多个弟子,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我也好交代了,我敢说对得起父亲。”

2014年适逢梅兰芳双甲诞辰,梅葆玖携弟子及北京京剧院辗转中国的香港、台湾和京津沪,美国的纽约、华盛顿,以及日本东京等,重走梅兰芳当年足迹。2012年梅葆玖被日本樱美林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对此他说,“人家也给我一个方帽儿,但跟我们老头儿的差远了,人家是金方帽儿,我只是票友而已。”梅葆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扮相、演唱都颇有乃父风范。在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等行当技艺方面,均有较高造诣。但他拒绝被称为“大师”:“我不要做什么‘大师’,我父亲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我不是,我是干活儿的。”

今年3月29日是梅葆玖先生82岁生日,当天他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学子阐释梅派艺术的魅力。这也是他陷入昏迷前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此前梅葆玖原计划在今年11月将2003年首演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重新打磨再度推出,就在陷入昏迷前一周,他还打算去上海和该剧导演见面商量创作问题。

为人:汽车迷、音乐发烧友和爱猫人士

如果不是父母希望他继承梅派艺术,梅葆玖或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

梅葆玖自幼研究机械,他喜欢看图纸自己制作模型,无线电、遥控飞机模型都做得很好。他最高兴的是听见自己装的收音机有声的那一刻。他还会独立制作出能在留声机上播放的片子。找不到制作片子的胶片,他就用医院看病拍的片子替代。他还自己制造录音机将父亲梅兰芳留下的珍贵演出资料整理出来。

梅葆玖也痴迷自行车、摩托、汽车、飞机等。尤其是汽车,他对各类车的性能如数家珍。父母健在时,担心他“捅娄子”,禁止他考驾照。老人离世后,近50岁的梅葆玖去考了驾照,大卡本,可驾驶卡车。当时他在大兴郊区练车,因为天气热他光着膀子。一位老太太认出了他,就问:“昨儿还看见你在电视里演穆桂英呢,今儿怎么就光着膀子开车了?”他回答:“昨儿是小媳妇,今儿是大老爷们了!”梅先生75岁时出门还习惯驾驶一部进口沃尔沃,他还尝试驾驶一个朋友的私人飞机半个小时,很遗憾没能尝试驾驶波音747。

梅先生的为人是出了名的谦和,他的老邻居张女士还记得孩子读小学时,有项作业要求取得梅葆玖的签名。孩子敲门拜访,梅葆玖送给了孩子一张自己的签名唱片,并赠言鼓励。负责给梅葆玖说戏的二叔徐元珊1992年去世后,他每年都到二婶家拜年、吃年菜。他的徒弟则说他生活中是个乐呵呵的小老头,“他从来不会跟徒弟们摆架子,平时去师父家,他都会把小饼干、巧克力等零食拿给我吃。”梅葆玖很喜欢小动物,尤其爱猫。有一次徒弟徐淳去梅葆玖家里吃饭,“六七只猫围着,突然有一只黑猫跳上了饭桌。”他吓了一跳。梅葆玖觉察到后,轻轻摸了一下那只猫,笑着向他介绍“这是小黑”。

王文

河北声音

裴艳玲含泪说老友

裴艳玲(中国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戏剧大家。昨天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她哭了):我们很熟,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起演出。1985年我带团去北京演出,梅葆玥、梅葆玖姐弟俩非常捧场,一直关注我的演出。他(指梅葆玖)非常谦和,人品特别厚道。艺术上更别提了,他对梅兰芳大师的传承别人无法取代,我很欣赏他对年轻人的扶持,不管成了名还是没成名的,甚至有的根本不可能成名的,他都很有耐性地去教导,这是我们做不到的。他的离去对戏曲界是巨大的损失。得知他住院那天起我的心情就特别不好,时不时地烦乱,我非常放不下。他一直就是这样,勤勤恳恳一辈子。想起这些,我就是一把辛酸泪……

梁维玲(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梅派传人):梅先生人特别平和,跟他父亲梅兰芳先生挺像。这么些年他一直在致力于梅派的传承,从各方面提携后人。作为梅派传人得接着往下传。京剧等传统文化必须靠传承,需要口传心授。说心里话梅派比较难学,对演员的要求比较全面,我们得向梅先生学习,继续努力才行。

贾占生(在省直文化单位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我多次与梅葆玖先生有交往。梅先生对河北有特殊感情,经常来河北演出、教学。我第一次接触他是1991年在霞光大戏院,梅先生没有架子,说话待人接物非常低调。在艺术成就上,他会的戏多,对梅派艺术的研究和了解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也培养了很多梅派学生,对弘扬梅派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的多数弟子都活跃在舞台上,成为梅派艺术的重要传播者。在我看来,梅先生是个继承人又是个传播者,是个艺术家也是个教育家。

他曾说很喜欢《燕赵晚报》

梅葆玖先生数次到过石家庄,还曾加盟过“燕赵晚报之夜——迎新年中国戏曲名家荟萃演唱会”演出。为此梅先生多次接受晚报专访,他的谦和儒雅、平易近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4年12月“燕赵晚报之夜——迎新年中国戏曲名家荟萃演唱会”在河北艺术中心上演,其中就有梅葆玖先生。演出前梅先生接受晚报记者访问,当他得知这场演出由报社承办时非常高兴:“新闻媒体支持国粹艺术,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为戏迷做了件好事。以前到石家庄演出也看过你们办的报纸,我很喜欢。”12月26日晚演出结束后,当时70岁的梅葆玖在后台接受晚报记者的采访,他首先关切地问道:“这么晚了,还在工作,年轻人要多注意身体。”刚下舞台的他精神矍铄,当晚观众的热烈反响令他很高兴,他说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梅派”。当晚的庆功宴上,梅葆玖还当场留下“燕赵晚报我喜欢,祝新年再上新台阶”的贺词,送给晚报以作留念。

2008年2月,由梅葆玖、叶少兰、胡文阁、李宏图等多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领衔主演的梅派名剧《凤还巢》在石家庄上演,当时晚报记者电话连线梅先生,他提到上世纪50年代就曾跟父亲梅兰芳到石家庄演出,“1953年我和父亲就到石家庄演出过,在中山路上的一个剧场里,我们连演了半个多月,父亲演《霸王别姬》,我演《玉堂春》。”当时他还特别推荐了拍摄接近尾声的电影《梅兰芳》,笑说黎明、章子怡等几位演员演得很认真:“尤其黎明状态不错,戏曲的感觉找到了,但毕竟是拍电影,不是上台唱戏,对他在戏曲方面的要求不必太苛刻,相信观众也会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接受采访梅先生必然会提到石家庄的戏迷,在他印象中石家庄的戏迷和票友很多,不但热情而且懂戏,演出结束后经常有老戏迷到后台跟他交流梅派艺术的心得,这让他很感动。

■2004年梅葆玖先生来石参加石家庄日报社举办的活动时为晚报题字。

幕后故事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黄蓥撰写)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