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写《七步诗》
核心提示: 曹植写《七步诗》
曹植和父亲曹操、哥哥曹丕都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曹植十岁能诗,出口成章,文才出众,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打算立曹植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曹植行为放任,不拘小节,曹操非常生气。曹丕却工于心计,善于逢迎,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死后,曹丕做了继承人,继魏王位,不久,曹丕代汉称帝,把曹植贬到了现在的开封。在今开封境内的通许县城东,还有三个和曹植有关的七步村(前、中、后七步村)。在后七步村,有一座圆形墓冢,据说,曹植就埋葬在这里。
曹丕尽管成了一国之君,却把曹植视为眼中钉,处处猜忌和提防,并绞尽脑汁要迫害和打击曹植。《世说新语》中记载说,曹丕追杀曹植,一直追到当时的郭庄(今通许县后七步村),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了他。不料,曹植不足七步,已经吟出了一首绝妙的好诗:“煮豆持作羹,漉鼓以为汁。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诗纪》中,此诗仅作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辞意简切。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卷六中评论此诗说:“窘急中至性语,自然流出,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可谓公允中肯之论。曹植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他以萁对豆的相煎熬,控诉了兄弟相迫的乖违情理。兄弟同胞,正如萁和豆的同根而生,燃萁煮豆,事属自然,世所常见,但是,曹植当时满怀被胁迫的激愤心情,说出此语,自然贴切,即使阴狠冷酷如曹丕,当时闻此,也不免“深有惭色”,“萁豆相煎”遂成为兄弟间互相残害的形象比喻。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燃烧的豆秆,表达出对骨肉相残的悲愤之情。曹丕听了曹植的这首《七步诗》,面有惭色,就放了曹植。
曹植在开封境内七步成诗的故事,正史中没有记载。然而,即使只是一个传说,《七步诗》却仍被视为曹植最著名的诗篇,千古流传。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人有才一石(一石是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句称赞曹植的话,演变成了后来的成语“才高八斗”。
曹丕把不到30岁的曹植贬到了现在的开封境内,先做了雍丘王(雍丘即今开封境内的杞县,古称“雍丘城”,是杞国的都城)。4年后,曹植又被委派到浚仪(今开封)为王。一年后,曹丕病死,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后,再次把曹植派往雍丘,两年后,曹植又被改派到东阿(今山东东阿)和陈地(河南淮阳),41岁,曹植就伤感而死。
曹植在开封期间,不断上书朝廷,希望能够为国出力。然而,曹丕父子对他的猜忌和迫害一直未断,这让曹植意志消沉,文风大变。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