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连妻子都骂 “料定”毛泽东不能成事——中新网
核心提示: 蒋介石日记-连妻子都骂 “料定”毛泽东不能成事——中新网
资料图:蒋介石原始和完整的日记一页。(图片由蒋家提供)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8月17日电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近期的一档节目邀请历史学家杨天石解读蒋介石日记。杨天石说,蒋介石曾“料定”毛泽东这个人不能成事,终究不会逃出自己的“一握”。
以下为该期节目部分内容实录。
解说:在近年的民国历史研究中,对2006年以来陆续开放的蒋介石日记的解读,堪称史学界的流行话语,也正是因为这一神秘面纱的徐徐揭开,“蒋介石”再度引发关注。而在海内外近代史学界,杨天石对日记的研究影响最为深远。继《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之后,他的新著《蒋介石日记解读2》也在日前问世。
许戈辉:这次出版这个《蒋介石日记解读》的第二集的话,也还是有一些敏感的是吧?
杨天石:还好,应该说我这里边,我不能说完全没有敏感的问题,这个说老实话,我是写的时候,我是做了很周到的考虑,就是什么话能讲,什么话不能讲,什么话只能讲到一定的程度,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之外,这个我心里很有数。我这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讲国际外交,对于德国他也是支持德国内部的推翻希特勒的运动,不瞒你说这件事情以前从来不知道,从来没有人讲过这件事情,所以也就是说蒋介石还是做到了对于敌人他是坚决抵抗。
解说:其实在解读日记之前,杨天石与“蒋介石”结缘还得追溯到30多年前。当年作为中学语文老师的他,参加了近代史所的“民国史研究”工作,并参加了《中华民国史》第一编的写作,也就在那时,他与“蒋介石”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杨天石:当时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着文革期间发现的一批蒋的档案。这批档案是上一个世纪30年代,蒋介石交给他的老师,后来成为他的秘书叫毛思诚,毛思诚把这批东西,他的后人藏在家里面,而且把它砌在墙里边,1949年以后了嘛,就把它藏下来了。文革期间红小兵抄家,这批红小兵我想大概抄家抄得很有经验,那就发现这个墙有点怪,所以他们就把墙砸破了,砸破以后就发现了这一批材料,包括蒋的日记,蒋的来往函件。
许戈辉:书信。
杨天石:还有包括蒋的一部分文稿。
解说:从这批密档出发,杨天石将自己的学术重心完全转向“蒋介石研究”。在80年代他多次赴台湾,研读历史资料,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开放蒋介石日记的第一时间,前往了那里。
杨天石:我是可以说是它开放以后,大概是第一个,全世界第一个去看这个档案的人。
许戈辉:为什么您能成为第一个看到蒋介石日记的人?
杨天石:这个为什么是第一个呢,我想这个因为我以前,我刚才讲从80年代我就看蒋的日记的摘抄本,而且我已经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叫《蒋氏密档与蒋介石真相》,这个书当时也影响比较大,我就是根据那批墙壁里的档案写的,所以我叫“蒋氏密档”,胡佛他们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人,有我这么一本书,所以他们要开放这个档案,当然他们首先想到我,所以他们事前就邀请我去看,去看这个档案,我当然很高兴。那么我去看的过程里呢,这个话我可以讲,我是第一个。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我看档案之前,我心里面还是有点惴惴不安,为什么惴惴不安,以前看的都是摘抄本,摘抄得是否恰当,那有没有把一些东西把它掩盖了,有没有把一些重要的东西给漏掉了。
许戈辉:因为您毕竟是根据这个摘抄本写的那些书,您怕自己有所差池。
杨天石:如果它这个或者歪曲了,或者修改过了,只要有这种情况有任何一个情况,那么就说明我以前做的研究落空了,就是我那些结论就站不住了,那么看完日记以后我觉得我的心里的这块石头掉下来了,我就告诉我的同行,我说,当年我看到的摘抄本摘得很好。
解说:日记分四批开放,而杨天石也可谓是一直追着日记跑。每次他都会在那里仔细研读2、3个月,直到今年3月,他才将日记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从1956年到1972年蒋介石在台湾的这部分看完。
许戈辉:他的这个日记大概多少,这个量有多大,比如说多少字数?
杨天石:我只能说他的日记他记了57年,现在它其中丢掉了4年,丢掉4年,那么它现在留下了53年,这个多少字数,这个很难统计,因为他是用毛笔写的,这个不像我们今天似的用稿纸写,一数几千页就好,这几乎是没法统计,所以我估计大概应该有1000多万字,53年,他的日记是这样,第一是用毛笔写,从头到尾是毛笔写。
许戈辉:全是毛笔。
杨天石:第二是他基本上是一天不断,就是说不像我们写日记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许戈辉:隔三差五。
杨天石:我曾经讲,我说哪怕这一天蒋介石他住医院里了,他也会写两个字住院,到了晚年他的手肌萎缩,手抖得不行,拿不了笔,他也坚持用那个歪歪斜斜的笔迹要留下,手抖不能记事。
123下一页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