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临时情侣”需要正确引导
核心提示: 体验“临时情侣”需要正确引导
原标题:体验“临时情侣” 需要正确引导
“双11”正在逐渐成为“网购狂欢节”,但“光棍节”的定义仍会被拿出来说事儿。“双11”前后,一些高校的社团或学生组织纷纷举行“一日情侣”“一周情侣”等活动,旨在填补高校单身族内心的“空虚寂寞冷”,有的活动直接打出口号——我们谈场7天就分手的恋爱呗!
其实,类似于“一周情侣”“表白墙”等活动并非新鲜事,这种打着“社交实验”的“不喜分手”活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或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良好的表达方式呢?
的确,一定程度上,从线上走向线下的社交活动,能够为男女生提供一个突破交往屏障的平台和机会,让那些羞涩甚至缺乏勇气的学生主动迈出“恋爱第一步”。
部分“临时情侣”活动要求随机匹配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在陌生人面前做出各种亲昵的动作,甚至用镜头记录下来。有人质疑:“刚认识就相互喂饭、拍亲密照片、手牵手上自习,又不是真正的男女朋友,是否太过儿戏,显得对爱情太不认真?有‘游戏爱情’的嫌疑。”
大学生虽已成人,但对于正确恋爱观的树立仍需引导。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学校和社会都不应该“缺位”。对于爱情,大学生们总是抱着各种各样的美好设想。我们不敢排除“临时情侣”中撞见“真爱”的可能性,但“临时情侣”活动的组织主体,是否具有活动承办的资质?资质又由谁来审核?对于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来说,一天或七天恋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如何得以保障?万一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了身心上的伤害,责任该由谁来负责?
对于大学生来说,现阶段的任务除了处理好学习生活,还要学习如何建立、处理和维护亲密关系。国内一些高校开设“恋爱公开课”、设置心理健康室等,科学客观的恋爱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建立幸福家庭的能力。“临时情侣”活动的火热反映了大学生对于恋爱、两性关系的渴求,但在此类活动开展过程中活动组织者如何把握好度,活动指导者如何引导方式方法,都不是一个无解的难题。高校的介入与引导,是对当下校园里“临时情侣”活动火爆最恰当、最科学、最负责任的态度。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