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双向留学进入快速增长期
核心提示: 中欧双向留学进入快速增长期
原标题:中欧双向留学进入快速增长期
日前,来自法国南锡经济管理学校的16名大学生,在山东滨州风尚化妆摄影学校试穿中式服装,体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了解中国婚礼习俗。图为两名法国学生与一名中国学生自拍合影。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欧盟成员国是中国学生学者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地。近年来,随着中欧人文交流合作机制不断深化,欧盟国家学生学者赴华留学也持续升温。分析认为,中欧双向留学正进入快速增长期,中欧双方正引导学生交流趋向更加平衡。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到中国留学是我的梦想!”前不久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比利时赴华留学生欢送会上,即将赴云南大学学习的比利时学生鲁本兴奋地对本报记者说。今年,比利时有69名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到中国留学,鲁本是其中一名。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教育参赞陶洪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到中国留学成为比利时青年新时尚。
双向留学规模达到40万人
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衔参赞李建民告诉本报记者,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欧盟成员国赴华留学人员为3万多人,到2015年翻了一番,达到6万多人。与此同时,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在欧盟国家留学人员总数超过30万人,占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24%,比2014年增长了7.5%。
“中欧双方现在达到40万人的双向留学规模,主要归功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李建民分析道,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务实合作是中欧关系的主旋律。2012年2月,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欧双方达成关于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共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中欧双向留学规模不断扩大提供了广阔平台。”
近年来,中欧学生双向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据了解,以往外国留学生来华大多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属于短期非学历教育。现在这种状况开始改变,越来越多的欧洲学生开始来华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学习专业课程,比如中国的哲学、历史、法律、经济、社会等,留学的层次也从过去的本科阶段语言培训到现在本硕博全覆盖。中国高校的基础科学和工程教育教学很有特色,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欧洲学生来学习深造。
全法学联主席付超在法国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他切身体会到,这几年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留学欧洲,继续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多了,本科学生数量也有明显增长。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马燕生介绍说,“2013年我到法国工作以来,来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持续增加。2008年在法中国学生仅有约2万人,现在已经接近4万,人数几乎翻番。这是可喜的现象。”
中欧之间大学生流动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大力支持的结果。例如,欧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中国窗口项目,为中国大量优秀学子赴欧洲国家学习深造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力度吸引欧洲学生来华学习。特别是最近10年来,这方面的项目不断拓展,资金投入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欧洲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马燕生介绍说,法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体现在2013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实施《高教与研究法》,对高等教育及科研领域开展新一轮改革。该法案首次准许法国高校自主决定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某些学科专业可使用外语教学,此举打破了以往必须先要学好法语,考试合格之后才能来法留学的传统。
据了解,目前用英语在法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可观。很多法国高校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工商管理、时装设计等学科专业的硕士项目都是英文授课,这也表明法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开放。
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在,越来越多的法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从2012年的6000多人到2014年底超过1万人。也有不少法国名校的学生来华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科研。
中国政府奖学金对法国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自2007—2008学年起,中国每年向欧盟提供1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用于资助欧盟国家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赴华学习汉语言,奖学金期限为一学年。在2012年建立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之后,中国扩大每年向欧盟提供的奖学金名额,由100个增加到200个,用于资助欧盟国家学生来华进行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进修学习,专业不限。
推动中欧人文交流再上台阶
欧盟委员会教文总司文化政策主管尤莉安女士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开得很成功,双方达成多项共识,相信欧盟和中国政府在学分互认和人员平衡流动方面会有新的突破,从而使欧中人文交流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提高中欧高等教育体系兼容性,消除中欧高校人员流动障碍,实施结果导向教育,中欧双方2013年启动了中欧调优联合研究项目,开展中欧课程学分互认试点研究。目前,项目一期已顺利结束,项目二期已正式启动。中国已与英国、德国、法国等19个欧盟成员国签订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和文凭的协议。中国与欧盟国家签署了80多项双边教育合作协议,在欧盟成员国合作设立了131所孔子学院,有学员62万多名,中欧在华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574个。
“现在我们已经在教育领域有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促进学术合作,扩大学生学者流动规模,为我们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寻找一种共同语言。”欧盟教育、文化、青年和体育委员瑙夫劳契奇日前表示,欧盟将与中国一道共同推进中欧调优联合研究项目,以扩大欧盟与中国的双向留学规模。“教育和年轻人决定着欧中关系的未来,加强教育交流可以促进我们相互认知和理解,从而搭建欧中关系健康发展的心灵沟通桥梁。”
为了推动中欧学生双向平衡流动,瑙夫劳契奇在北京参加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时宣布,欧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中国窗口项目将向更多中国学生学者赴欧学习交流提供资助,2016年该项目就向500多名中国留学生提供资助,同时向500名中国大学学者赴欧交流提供资助。(本报布鲁塞尔、巴黎、伦敦11月14日电)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