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海归精英“身归”后,如何顺利“心归”?

核心提示: 海归精英“身归”后,如何顺利“心归”?

“回国后,很多人还是下意识地以海外视角看问题,不能融入国情现实,也妨碍了自身报国梦想的实现。”在中共中央统战部日前组织的第三期归国留学人才研修班上,海归精英们都谈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身归”不等于“心归”。海归精英们“身归”后,如何顺利完成“心归”,成为一个亟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何“心未归”

“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是在大学甚至中学阶段就到国外求学,当大家回国发展时,头脑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需要重新补课。”少年时就在美国学习、生活多年的美国劳瑞德国际教育集团中国业务副总裁李思彦对此感受深切。

此外,由于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就与政策吸引,越来越多顶尖人才选择回国发展,希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有所作为。“正因为大家的背景都很好,在国外接触的都是世界前沿,回国后难免有落差与不适,潜意识中还是常常用国外标准看待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海归精英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统计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底,我国共有221.86万名出国留学人员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79.87%。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留学人员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人员构成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国际化特征更加突出。

“‘身归’而‘心未归’,必然在工作、生活中带来巨大冲突,直接影响到留学报国志向的实现。”中科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认为,“其实从理智上,大家都希望能尽快实现‘心归’。”

关键是融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黄维认为,“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国家战略背后都体现了中央对复杂国情的深刻判断,也给海归人才留学报国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

“国家转型发展,正是需要我们发挥在国外积累的经验、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时候。”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黄瀚介绍,凭借国际化背景和专业优势,他以中国特别代表身份,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电力合作组织的工作,主持开展全球能源互联网讨论和研究,在巴黎气候峰会提出政策建议,加大国家在国际能源电子电力领域的话语权。他说:“只有主动把全部身心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实在在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你的人生与事业才能有真正的突破。”

“回国效力,不仅是因为我们的根在这里,更是因为只有祖国才了解我们、信任我们,我们的事业发展才能更快。这几年我们的公司一年一个样儿,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山西爱思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慷亦有同感,“只有把自己的身心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事业聚人心

“选择回国发展,就是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未来绑定在一起。作为一名80后海归,我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是多么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刘雳宇说。

2015年,重庆大学任命年仅34岁的刘雳宇担任物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这并不是一个特例,近年来党和国家通过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等平台,对很多青年海归人才委以重任,给予国外所没有的事业平台与发展空间。

“新的历史条件下,欧美同学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留学人员工作,更广泛地团结凝聚各方面、各领域留学人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陈竺表示,“国家给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事业平台,我相信大家会逐渐主动实现‘心归’,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罗旭)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