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要引领青少年发现美
核心提示: 教育者要引领青少年发现美
原标题:教育者要引领青少年发现美
【新闻随笔】
说到“美”,人们常常会想到艺术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是,作为教育者,怎样才能培养年轻人发现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能力呢?
说来也很简单:若想获得这种能力,需要的是文学阅读和艺术欣赏。对此,文艺理论家王元骧曾这样说:“我的家乡濒临东海,那里青山起伏,绿水蜿蜒,算得上是一个秀丽的地方。我平时贪玩,家乡的山山水水几乎都留下我的踪迹……我可以说完全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长大的。但除了嫦娥、吴刚、牛郎织女的故事引起我的一些遐想之外,我几乎感受不到什么自然美。我看到的不过是山、是水、是树木、是大海、是月亮、是星空……是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冰心的《往事》《寄小读者》,闻一多的《秋色》《忆菊》,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使我睁大了眼睛、开启了心灵,渐渐感受到了夜色的温柔、月色的神秘、晨曦的烂漫、夕照的辉煌、山川的灵秀、大海的壮丽,还有春光的明媚和秋色的斑斓。”王元骧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长大,却并没有自然获得欣赏美的能力,最终还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了他“发现”的眼光。
作家王蒙也讲过类似的话。他说:“原来我对春天没有那么多的感觉,没有那么多的多愁善感,可是在我看了很多描写春天的书之后,觉得这简直是不得了,这草儿青了,花儿红了,还有流水潺潺,还有燕子飞过来了,哎呀,我就感觉春天真那么好……”王蒙也是“看了很多描写春天的书之后”,对春天的美好有了感觉。
阅读、欣赏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让人具有发现“美”的能力。这是因为优秀的文艺作品所描绘的自然与生活,是诗人、艺术家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生活,已经包含了他们的智慧和敏锐的感受力。对此,文艺理论家钱谷融曾说:“无论是诗也好,画也好,音乐也好,雕塑也好,在它们成为艺术品之前,首先必都是艺术家心中的意象。造成这意象的便是艺术家的知识和智慧,便是艺术家的心灵的美。”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也是互为条件的。教育者要引领青年人在经典作品中对历史、自然,以及真、善、美有所了解和感受,学会用文学艺术家的眼睛来看世界,这样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获得滋养心灵、化育精神之美。而这,正是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 唐晓敏)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