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直面质疑是舆情应对第一步

核心提示: 直面质疑是舆情应对第一步

全国高中哪家强?多年来,一些机构热衷给全国知名高中排座次,由于纯属民间行为,大家也不太当回事。但最近,居然有一份号称是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百强高中名单”在自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引发一波不小的舆论风潮。随即有教育界人士对这份榜单的来源和真实性提出质疑。日前,教育部公开表示,“从未开展过全国百强高中等评选和排名活动”。各大媒体迅速播发了这一辟谣消息,相关争议很快云消雾散。

权威部门直面质疑,迅速应对,公开辟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纵观最近教育领域一些热点舆情事件,舆情应对的整体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不愿或不敢直面质疑、应对迟缓、多空话套话等问题比较突出。

以最近引爆舆论场的“山西屯留一中教师假日聚餐被县纪委通报”一事为例,面对汹汹舆情,当地有关部门迟迟不做正面回应,面对各界质疑,反而摆出一副对抗姿态,想尽办法为自身行为辩解。比如舆情初现时,有媒体跟进报道,这本是澄清事实、与外界正面沟通的绝好时机,但接受采访的居然只是当地有关部门一位不具名的“工作人员”,并解释称当地此前曾明确规定过工作日中午不能饮酒,关于工作日的判定,这位工作人员则称,“要以全体机关事业单位是否上班为准”。此番表态无异于火上浇油,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各大媒体一拥而上,揪住把柄,穷追猛打,质疑当地生搬硬套相关规定,“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了”,舆情危机进一步升级。

做好舆情应对,直面质疑是第一步。回避矛盾,不愿、不敢与外界正面对话,只会让负面舆情滑向难以控制的境地。

舆情应对的另一大忌,是行动过于迟缓。有的是心存侥幸,故意采取拖延战术,以为熬过几天的舆论高峰期,负面舆情自然会退潮;有的则是不知如何应对,或者一时找不到足以应对舆情危机的方法和抓手;还有的是对舆情应对的重要性缺乏认知,产生误判。最近,13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韩春雨的基因编辑实验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其实,相关质疑已持续几个月,目前事实真相尚无定论,但韩春雨本人以及河北科技大学校方没能及时、正面、有力地回应各方质疑,是争议不断升级的重要诱因。

行动迟缓固然要不得,但只做到快还远远不够。日前,“山东一学校食堂疑给学生吃猪食”一事,引起公愤。事件被曝光后,当事学校迅速发出公开信,对家长提出的质疑一一作了回应。但受限于当事方的身份,学校这种自说自话,不仅家长们不买账,也很难令公众信服。直到当地市政府出面,表态将成立专门调查组,引入第三方机构调查,限期公布结果,一旦查实将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这场舆情危机才暂告一段落。

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公众表达意见的渠道变得丰富多元,公共舆情事件出现的频率在提高,教育领域如此,社会其他领域亦如此。有关当事方不恰当的态度与应对方法,很容易导致负面舆情升级,种种低级错误,甚至进一步酿成舆情危机。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思想上的抱残守缺与僵化思维,昧于公共舆情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方法上依然沿用过去的旧套路,习惯说空话套话,信奉“拖”字诀,一味逃避责任……归根结底,是缺乏直面质疑的勇气和能力。山西屯留县纪委处分假期聚餐教师一事从事发到现在已有月余,韩春雨事件更是持续发酵数月之久,舆情危机不断升级,甚至引发各种谣言,从一地、一领域的事件升级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共舆情事件,个中教训,值得警醒与反思。

回避、拖延、狡辩……舆情应对中常见的败笔,最直接的恶果在于破坏了公众对相关机构和个人的信任,而不论在教育领域还是其他领域,这种信任都是极其宝贵的。要保有或重建这份信任,勇于直面质疑,无疑是必须大胆迈出、小心走稳的第一步。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