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读书会的价值在哪里
核心提示: 班级读书会的价值在哪里
原标题:慢慢“大同小异”? 班级读书会的价值在哪里?
做班级读书会10年,慢慢地被“大同小异”所困扰:不同书籍的班级读书会,只是人物不同、情节不同、讨论的问题不同,拘泥于整本书的角色情节,又会让每一本书成为一个故事,学生记住的只是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对学生的作用是相同的。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千篇一律的班级读书会方式也会产生“厌倦”,不能真正的有所思考。我曾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执教《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以下是我的困惑和思考。
内容理解的班级读书会
2005年12月,第一次执教《亲爱的汉修先生》班级读书会。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了解书的作者;谈谈是否喜欢这本书;谈谈书中的主要人物;讨论故事中的细节。如,“电话铃响了。妈妈正在洗头,她叫我去接,是爸爸打来的。我的胃忽然变得很沉重,好像要垂到地上了,我每次听到他的声音就有这种感觉。”学生对这个细节进行研究,联系书中的其他部分,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能够抓住书中的重点部分,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起到了训练作用。
重视表达的班级读书会
2013年4月,第二次上《亲爱的汉修先生》,把讨论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是意义理解,二是领悟表达。意义理解部分是出示本书目录,让学生先谈谈对整本书的认识。然后,进行了如下的讨论:讨论角色。出示书中角色的插图,学生谈对角色的认识。讨论故事,在每一个角色身上都发生了哪些事?这两种讨论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先是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汇报。领悟表达部分,先是谈谈整体感知,本书讲述故事的方式和其他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然后具体来做:1.把书中鲍雷伊的日记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2.把书中鲍雷伊和汉修先生的通信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3.你认为“日记”和“书信”在这本书中的作用是什么?4.模仿书中的“日记”和“书信”写一写自己的故事。可以用上课文中或书中的词语和句子。
此次教学在整体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探究,不再是以教师的设计为主,而是提供一个探讨的框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物的特征,并且找出相关的细节部分作为证据支撑。加进了对表达方式的探究,对日记书信分别进行研究,让学生通过日记探究日记的特点,通过书信探究书信的特点,并且研究书信在这本书中的表达作用。让三年级的学生学会通过具体的文本得出经验,知道日记和书信应该怎么写。相比第一次而言,学生能够有更实际的收获。
策略为先的班级读书会
2014年4月,第三次执教《亲爱的汉修先生》,我努力跳出书的内容,以书为依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乱说三分钟”,关于这本书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和同桌交流分享。接下来就是“乱写问题”,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这时候如果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有麻烦,一是问题太多、太零散,二是可能会有假问题,三是问题质量不高。接下来,让学生把组内的所有问题进行汇总,每个小组只能提交两个问题。学生进行讨论时,看哪些问题是值得提出的,然后,我让全班推选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读这些问题。在读问题前,我问他们什么是好问题?学生回答,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好问题。我追问,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他说,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回答就是我想让学生了解的。接下来,他们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基本的评判,然后学生们进行讨论。我预设的关于日记和书信的问题,学生根本没有提出来,他们还是非常关心书中的细节。在他们讨论的基础上,我又提出日记和书信的问题,让他们讨论。
三次执教经历让我知道,班级读书会单向循环的原因是目标不清,总被书的内容所限制。如何进行突破,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目标指向阅读素养 教师设计班级读书会的时候,要有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指向学生阅读素养的。国际阅读素养分为以下5个方面:能够理解并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够从各式各样的文章中建构出意义;能从阅读中学习;参与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社群的活动;由阅读获得乐趣。有了目标就会跳脱出书的内容,不局限于书中人物的性格讨论,不局限于主题的提炼与生发。对学生而言,要有清晰的讨论目标:要知道怎样阅读;怎样通过阅读进行思考和学习。学生有了目标,就会经常反思阅读过程,总结阅读经验。
2.内容指向学生活动 教师有了清晰的阅读素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不再是一本书了,而是完成一个或者多个学习任务。教师需要把一本书的内容演变成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能性。学生喜欢的是学习活动,参与活动才能产生切身的体验。教师设计做“人物卡”、绘制“故事地图”等活动,学生从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3.实施指向课型划分 走出千篇一律的状态,除了书的类型不同,还需要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把阅读课进行课型的划分。我把阅读课分为:阅读思维课、阅读策略课、阅读实践课、阅读分享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体验课、自由阅读课等。其中阅读思维课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课,如,从多个角度评价一个人物,为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局,从不同人物的立场叙述同一个故事。阅读策略课是教会学生阅读策略的课,如,怎样阅读一本书,从看封面、读目录、读细节等方面进行……这些课型中,自由阅读课应该是阅读课的主体,这样保证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发展阅读能力。
4.评价指向多向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应该评价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如何评价,一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二是通过一定的纸笔测试来实现,如,通过“找一找……”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通过“为什么……”考查学生整合解释的能力;三是通过学生自主分享的形式,如,设计一本书的推荐海报,写一本书的书评等,来看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水平。
从学生角度而言,应该能够对自身的阅读进行反思和评价。一是能够评价书中内容;二是能够评价自己的阅读过程;三是能够评价自身发展。
在做班级读书会的10年间,我一直试图从单一的形式中走出来,寻求突破。所谓突破,就是希望让班级读书会给学生带去更多思考,更多语文课不能带给他们的东西。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因为任何一种讨论,不可能脱离整本书本身。这个过程又是极有意义的,让学生在班级读书会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并且通过阅读去学习,这才是班级读书会的价值所在。(作者系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执行校长、特级教师)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