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余华的《第七天》

核心提示: 余华的《第七天》

余华是一位很会说故事的小说家。他的《活着》,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小故事,道尽“文革”时期及其前后各种运动造成的人间辛酸。小说经过大导演张艺谋的生花妙导的一出电影,更是轰动一时。既造就了余华的名气,也可说是当代电影的经典。

余华的最新小说《第七天》,据说在内地引起争议,这就引起我的好奇心,于是买来一看。篇幅不长,就是一天一章,我也就是在每个晚上,临睡觉前看一篇(一天),七个晚上便看完。觉得故事散乱,讽刺浅薄,实在算不上名作。

故事颇为松散,就是写一个死魂灵在殡仪馆等待火化的小故事。其中穿插对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的讽刺。例如在殡仪馆等待火化,也尊卑有别。权贵的死魂灵,有火化的优先权。在等候大厅上,有沙发可坐。一般平民老百姓,等候火化需要好几天,而且只能坐在硬板骔上。

又如墓地,权贵的都建在高高的山顶,面对大海,云雾缭绕,是高山仰止的海景豪墓。平民的呢,自然是平凡不过,但一平米的墓地,竟要价3万元。而且只有25年的产权,据说比人住的房子还要贵。家属如果无力续交费用延续产权的话,“他们的骨灰只好去充当田地里的肥料。”

此外,权贵者出殡是十分大阵仗。余华写道:“他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党旗,安放在缓缓驶去的黑色殡仪车里,后面有几百轿车缓缓跟随,被封锁的道路上哀乐响起……”

余华又描写主角在公司里的同事中有一位漂亮的女子,公司利用她的美色,在谈生意的酒席上落落大方的周旋,于是生意的合作往往因此水到渠成。而她的恋爱对象都是“市里领导们的儿子”。

七天里还有不少这样的小讽刺。其实这些等级森严和人望高处的现象,人们都已司空见惯,这个七天的讽刺便表现得苍白无力。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吴康民)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