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重塑”社会地位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点

核心提示: “重塑”社会地位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点

我国有330余万乡村教师,他们生活在条件相当艰苦的地方,奋斗在农村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农村的教育事业,他们肩负着传播知识、重塑乡村命运的重担、改变乡村孩子命运,在面对乡村教师工作环境差,待遇低,职业满意度低,工作量大,社会交往有限,社会保障低,业余生活匮乏,心理压力大,晋升机会少,越来越失去被人尊敬的地位等困境,他们当中的有些优秀人才不得不考虑选择“离开”或“向上流动”。乡村教师地位的边缘化问题越来越凸显,甚至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关乎乡村教师地位的问题值得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的根基在农村,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提高330万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和难点,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要素,更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点。

如何提高乡村教师地位?笔者认为,首先,乡村教师长期与乡土环境、乡村社会相互依存,他们掌握着丰富的乡土文化知识,对乡村孩子的发展境遇十分清楚,对农民需要怎样的教育也相当明确,这些都构成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所以,需要加强乡村教师专业知识与农村知识文化的融合,进而构建具有能够促进农村发展的特殊知识与能力的体系;其次,乡村教师更需要由专业型教师转向研究型教师,需要关注和研究乡村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和他们受教育权利的代言人;第三,重构乡村教师与农村社区、地方政府的互动关系。简单讲,让较有能力的乡村知识分子,替乡间谋划一些建设事宜,特别乡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这有助于乡村教师提高身份认同和地位的存在感;第四,引进现代科技,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型农村,改善乡村学校硬件环境,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这样重塑乡村教师地位才具有了合理性。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跳出了以往的思维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以提高精神待遇为支撑,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这背后就有乡村文明所强调的人和生存环境和谐的理念,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物质待遇,更是精神层面的辐射。这让重塑乡村教师地位有了象征性。《计划》还明确,要抓好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等8方面举措。其中,强调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可以设想一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将大批的乡村教师培养成为农村教育领域的精英,成为农村学生、 农村学校与农民利益的代言人,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发挥他们改造乡村教育的热情与创造性,那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将指日可待。(作者为甘肃陇南武都八一中学教师)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