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用爱照亮寒门学子人生路
核心提示: 不忘初心用爱照亮寒门学子人生路
“我已经顺利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步入工作岗位,心里满满都是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士和组织的感激之情和对后辈贫寒学子们的祝福”。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学生姆帕什布动情地说,“在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关爱。想在当下的条件和能力下为社会多做点事,让这份爱传递下去。”
姆帕什布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团结乡磨推嘴村,家境贫寒。入学前夕,家里的所有积蓄只有几百元,难以负担他和正在读大学的哥哥两人的学费和生活费。幸运的是,姆帕什布申请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在他眼里,与社会各界的无偿资助相比,助学贷款带来的心理压力小多了。别人的资助会让他觉得受之有愧,而助学贷款既是对他学业的有力支持,更是他前进的动力,让他相信将来能够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偿还贷款,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争取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2015年更是考取了四川省凉山州公务员,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踏实。
姆帕什布只是国开行开展助学贷款业务以来支持的700多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中的一个。呵护学子们的大学梦正是国开行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初衷。十多年来,这些学子在国开行助学贷款的帮助下,走进了大学校园,挥动着追求美好未来的翅膀,开始了充满梦想的人生新旅途。
2013年8月,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到甘肃会宁调研。在当地热火朝天的受理现场,胡怀邦饱含深情地对各位家长和同学说:“我也当过老师,深知贫困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助学贷款成就了他们的大学梦、中国梦。国开行已经建立起一套助学贷款的有效机制,保证了助学贷款贷得上、用得好、收得回。我们要在此基础上,与有关方面一道,共同研究创新机制和服务模式,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不断发展。”
截至2015年底,国开行助学贷款已覆盖全国26个省(区、市)、2070个县(区)、2818所高校,县区覆盖率71%,高校全部覆盖;累计发放助学贷款879亿元,支持学生1524万人次、765万人。2016年国开行助学贷款办理工作已启动,预计全年将为30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贷款总额超过180亿元,届时该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将突破1000亿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突破1800万人次。
雪中送炭:关键时刻显身手
国开行与助学贷款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全国8个城市的普通高等学校中试点,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是由于助学贷款业务单笔金额小、收益低、风险大,经办银行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助学贷款进入还款期,发生了较高的违约率,前期经办银行逐渐收紧甚至停办了助学贷款业务。截至2003年12月,全国累计审批贷款合同额65亿元,资助学生79万人,仅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
2004年9月,河南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招标开标,11家收到招标邀请书的银行仅3家进行了投标,而且对高校提出了许多“附加条件”,令省财政和高校难以接受,最终这次招标以“流标”而告终。几乎同时,其他一些省份也出现了类似的助学贷款流标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开行主动介入,以河南为突破口,破解助学贷款难题,帮助千万学子圆了“大学梦”。
国开行是一家批发银行,长期致力于服务我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助学贷款领域是一名“后来者”。说起初创时的艰辛,国开行助学贷款业务工作人员感慨万千:“刚开始做助学贷款业务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干。国开行的专长不在这个领域,没机构、缺网点……但是面对众多家庭贫困的孩子们上学需要助学贷款支持的现状,我们全行上下一条心,咬着牙也得把这项工作做好。”
当务之急是解决谁受理、怎么受理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2004年国开行首次提出“河南模式”。具体的做法是,高校资助中心承担起“服务窗口”责任,由学校老师负责审查借款学生的申请资料、并与学生签订《借款合同》;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全省所有高校的合同和申请材料;国开行审批并放款。为调动各方积极性,国开行把本应由银行得到的风险补偿金拿出来作为对学校的奖励基金,使高校全面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克服了银行在后续管理上存在的严重“脱节”的问题,有效防范和控制了风险。
试点成果令人振奋。仅在2005年,国开行就向河南省83所高校12.3万人次贫困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7亿元,超过了其他银行历年在河南的发放总和,一举扭转了助学贷款业务的停滞局面,“河南模式”受到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肯定。经国家批准,“河南模式”在全国推广,各地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在进入高校后可以很方便地拿到助学贷款,安心完成学业。
足不出户:家门口的助学贷款
2007年初,一份关于甘肃省会宁县群众因教返贫问题的专报信息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银监会的带领下,国开行立即赴当地进行调研。会宁县是甘肃省著名的高考之冠县,也是著名的贫困县,虽然调研组早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当地学生刻苦的求学精神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深深震撼。
以解决会宁贫困学子上大学为契机,国开行创新开发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品种,让贫困学子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助学贷款,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受资助学生。与高校助学贷款不同的是,生源地助学贷款打破生源地和高校(就学地)的隔离,基于借款学生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信用水平的特点,以省级、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实施主体,通过联责、联信、约束激励、风险分担等机制建设,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三段信用联结”业务理念,联系生源地、就学地和就业地,将学生家长、高校和就业单位等信用相关者结合成一道完整的风险防控链条,同时充分利用其他信用建设和补贴扶助手段,努力创造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可持续发展的助学贷款新模式。
2007年8月初,国家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和国开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在江苏、湖北、重庆、甘肃、陕西5省市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国开行成立了联合工作组,集中总分行人力,加班加点,一周内完成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的设计,并印发了指导意见及7个配套文件。8月中旬,国开行又组织成立督导组分赴5个试点省市实地推动,加快工作进度,各个试点分行更是“全行参战”。截至2008年底,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覆盖了试点省市全部416个县区,当年新增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亿元,支持学生11.2万人次。
此后,国开行助学贷款运作模式、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高校助学贷款为辅的工作格局。学生们无论在家门口还是在学校里,都能很方便地申请到国开行助学贷款了。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脱贫无疑是治本之举,而助学贷款正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国开行把做好助学贷款工作当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把国家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既资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又帮助学生家庭早日脱贫。
2015年,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发布《关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开行高度重视,文件发布当天就组织完成了信贷政策和IT系统的调整,按照文件规定将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贷款金额上限由6000元/人/年,分别调高至8000元/人/年和12000元/人/年;将贷款期限延长至20年(学制加13年,最长20年);还本宽限期延长至3年,实现了国家政策落实零偏差、零时滞。
对于受资助学生家庭来说,国开行助学贷款发挥了资金替代作用。由于学生在校期间享受财政贴息,相当于向贫困家庭发放了一笔3到4年的免息免担保小额贷款,贫困家庭可以把本来用于供孩子上学的钱用于农业生产、创业就业和家庭生活,大大稳定了当地的生产、就业和消费,间接实现了金融扶贫的效果。
据统计,经济欠发达的甘肃、广西、青海、贵州等省区,2015年30%以上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获得了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支持,大大缓解了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情况。截至2015年底,国开行已在832个脱贫攻坚重点县中的633个县,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41亿元,支持学生276万人,仅2015年就发放贷款80亿元,支持学生125万人次。
百年树人:将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我今年顺利申请续贷了”,广西博白县的小覃就读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因为父亲意外身故、母亲长期卧病在床,她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当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我每年都申请国开行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在今年的续贷声明中,我特地写道:我要像刚刚在里约奥运会上勇夺金牌的中国女排一样,即使知道和对手有实力上的差距,也要拼尽全力。因为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终将打破命运的桎梏,赢回自己的人生。”
“我们一直在琢磨怎么做才能将诚信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助学贷款业务流程,”国开行助学贷款业务有关负责人说,“经过仔细思量,一个是利用每年签订合同这个时间节点,面对面地向孩子和家长做宣传;一个是在续贷过程中增加续贷声明,让孩子们了解他们已经年满18岁了,是个大人了,要对自己的将来负责。”
一直以来,国开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将助学贷款与诚信育人结合起来,坚持在各地组织开展 “校园巡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短剧大赛”等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的“诚信校园行、下乡行”活动,已累计覆盖700余所高校的近300万名学生,有力地推动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履约践诺、按时还款。
强化系统:增强业务可持续性
2009年12月19日深夜,国开行助学贷款业务有关负责人的电话突然响起,里面传来了系统运行维护同志急促的声音:“今年贷款量上得太快,超出预期,系统计结息功能出现问题!”
如果系统崩溃,意味着101.1万笔助学贷款合同存在不能按时结息的可能性。所幸的是,经过国开行工作人员的连夜奋战,系统补丁紧急上线,终于在12月20日清晨完成了所有合同的结息工作。经过这次“有惊无险”的意外,国开行痛下决心,加大投入,全面提升系统性能。
通过不懈努力,国开行陆续开发建成了高中预申请系统、学生在线服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征信报送系统,“助学贷款业务系统群”基本建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申办贷款,教育部门和银行可以通过网络完全共享贷款信息,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为助学贷款快速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年我们可是想了好多‘土’办法。”一位湖北麻城资助中心经办同志介绍说,“系统刚上线的时候,网速很慢,学生在资助中心门口排起了长队。天气那么热,情绪难免激动。我找了一面镜子,对好角度,让学生和家长能够看到电脑屏幕,知道我们在努力工作,这才取得了大家的谅解。现在国开行的系统好用了,每个学生办理也就三五分钟的时间。”
“现在我们能在3天内将上百亿资金发放给300多万名学生,还能根据电子回执的金额将学费和住宿费及时划转至高校收费账户。”国开行科技部门的同志骄傲地说,“而且孩子们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款不用支付任何手续费,国开行承担全部手续费。”
风险防控:让助学贷款放得出、收得回
“王同学,12月20日是还款日,请将贷款本息1793.4元提前存入您的个人账户。”
“李同学,恭喜您顺利毕业。从今年起,您就要自己负担助学贷款本息了。国家有三年的宽限期,今年您只用负担543.9元利息。”
每到年底还款季,拨打电话就成了四川古蔺县资助中心徐老师日常最重要的工作。而徐老师只是全国2070个县级资助管理中心2.1万名经办人中的一个。
2011年是高校助学贷款集中到期的第一年,也是生源地助学贷款集中进入自付利息的第一年。助学贷款产品设计是否合理,这项业务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开行的助学贷款模式又迎来了考验。
国开行将2011年定义为助学贷款加强贷后管理的“考验年”、机制建设的“检验年”,要求全行着力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控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开行领导带队赴20多家分行现场推动贷后管理和诚信建设,要求分行会同资助中心一起加大回收力度,共同提高本息回收率。同时,国开行先后编写了《助学贷款借款学生手册》,教会学生如何还款;设立了《助学贷款工作动态》,促进总分行信息交流;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助学贷款培训会、动员会、座谈会、研讨会,组织甘肃、湖北、宁夏、内蒙古、广西、贵州等省区170名县级资助中心老师来京座谈,面对面交流贷后管理经验,了解一线工作中的问题;走访了93所在京高校,与2000多名借款学生座谈,宣传个人征信知识和助学贷款政策。
2015年开始,国开行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指导下,会同各省区级学生资助中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推动贷款管理的前移、下移工作上,尤其在办理贷款学生多、管理半径大或交通不便利的县区,指导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将贷款管理下沉至乡镇,在乡镇一级设立贷款办理点,以国开行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为媒介,推动乡镇政府部门、乡镇中心校、村居委会、高中等单位切实参与诚信教育、学生联络、本息催收和政策宣传等工作。甘肃、陕西、云南等省已经实现了学生“家门口办贷款,家门口还贷款”。
以人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
“你们没有柜台啊,那我娃娃怎么还款?”
“老师,我忘记学生在线服务系统密码了,我年底要还多少钱啊?”
“老师,就读研究生期间还能享受财政贴息吗?”
面对孩子和家长们咨询的各种各样关于还款流程、贷款申请、密码遗忘的问题,安徽岳西县资助中心老师无奈地说:“我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为及时解答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减轻县级资助中心老师的工作压力,2012年国开行专门成立了“95593助学贷款呼叫中心”,随时随地为孩子们解答问题。目前,“95593助学贷款呼叫中心”已配备客服近100人,累计解答咨询电话140余万个,在贷款办理高峰期平均每天为近4000名学生解答疑问,国开行还同时开通了咨询邮箱和QQ群咨询渠道,通过官方微信发布助学贷款办理指南H5动画,构建了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体系。
“感谢国开行的帮助。”来自江苏丰县的小徐成功申请助学贷款后,羞涩地向国开行工作人员道谢。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小徐下意识地揉搓着自己被红色印泥染红的手指。经过耐心询问,小徐表示签完借款合同还要“按手印”,心里有些许酸涩。考虑到孩子们的心理感受,经商法律部门同意,国开行打破银行业惯例,取消了签合同“按手印”环节。不仅如此,为方便学生阅读理解,国开行结合助学贷款业务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对合同文本进行了简化,把过去厚达14页的合同精简成1页A4纸,并通过系统实现合同电子化打印,无需手工填写,大大提高了受理效率。
国开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为助学贷款设置三年宽限期,宽限期内学生只负担利息,不偿还本金。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该行助学贷款按年还款而非按月还款。此外,自2014年起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在网上申请提前偿还助学贷款。如果临时有别的用钱需要,即便已经提交了提前还款申请,未按时将款项存入个人账户,也不会造成违约,更不用承担额外的费用。
不忘初心:创新服务永远在路上
在助学贷款业务开办的头几年,借款学生需要借助代理行偿还国开行助学贷款。因各地代理行不一样,带来许多不便和问题。面对这种局面,国开行将目光投向了新兴的互联网支付工具。经过与阿里巴巴集团探讨,双方共同合作开发了相关系统功能,申请国开行助学贷款的学生在签订借款合同时,系统会自动为他们开通一个支付宝账户。贷款资金将通过这个账户划转至学生自行绑定的任意一家商业银行的账户里。而学生还款时只需在绑定的卡里存入相应金额,再上网操作即可还款。
不过,这还不是终点。“我本来觉得有支付宝还款就很方便了,后来发现有不少人还是习惯使用银行卡还款,大家觉得手里攥着刷卡回单比较安心。”一位国开行科技部门的同志介绍说,“于是我们又引入了中国银联,同学们可以在离自己最近的县中心或高校使用有银联标志银行卡刷助学贷款专用pOS机还款。”截至目前,国开行已在23个省份1721个县区314所高校开通了助学贷款pOS机还款服务。
对于面临毕业的受资助学子,国开行还“扶上马送一程”,帮助贫困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彻底摆脱贫困。自2012年起,国开行充分利用自身融资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通过召集客户举办专场招聘会、发放青年创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多项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目前,已在四川、吉林和安徽等11个省份召开20余场助学贷款毕业生招聘会,600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近20万人次学生参加招聘,共计达成就业意向3.2万个。
今年,国开行还在银监会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档案电子化试点工作。在试点地区,县级资助中心通过高拍仪和身份证读卡器帮助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借款人仅需在电子签名版上签署姓名,就可以完成合同的签订工作,整个流程迅捷便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交口称赞。
国开行行长郑之杰表示:“我们一直在描绘助学贷款蓝图,不断回头看,看哪些环节还可以完善;不断总结,把好的做法和经验坚持下去。国家开发银行名字中冠有‘国家’二字,一定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助学贷款工作,全面落实国家‘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指示精神,成为孩子们的坚强后盾。”
又是一年开学季。金秋九月,数百万莘莘学子将在国开行助学贷款资助下走进大学校园,开启人生的崭新旅程。十二年不懈探索,十二年砥砺奋进,国开行从零开始,已经成为我国助学贷款业务的“领跑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展望未来,在“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高效、追求卓越”的开行精神指引下,国开行将不忘初心,进一步发挥助学贷款精准扶贫的作用,保障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照亮寒门学子精彩的人生道路。 (郭凯轩)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