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寻找“消失”的报社社长毕华德

核心提示: 寻找“消失”的报社社长毕华德

毕华德。

本报记者 孙勇杰 实习生 高菁阳 发自

3月21日,青岛,没有悲情的谢幕公告、没有任何停刊消息,青岛都市类日报《都市便民报》停刊。

4月1日,愚人节,一张电子报, 高仿 《都市便民报》头版,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寻找毕华德,一个很文艺的标题,饱含着一群媒体人的悲情、一个失踪社长的传说,夹杂着世态炎凉,散落在依然阴冷的海风里。

老毕从没有放弃这张报纸,他还在想办法。 4月7日,青岛八大关海边礁石下,一名跟随毕华德从业多年的传媒大哥,狠狠地甩了下鱼竿。

墨镜遮住表情,但已拧成倒八字的眉毛,透露着一丝剽悍和不服的神情。

毕华德呢?

一代报业传奇、曾经的青岛小哥,是否此刻,也在某个地方,一脸不服气地思索着什么?

失踪

3月21日,《都市便民报》,2724期,停刊前的最后一期。这一天,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三。

报头显示,这一天,青岛晴转阴,温度2摄氏度~7摄氏度,南风4~5级。报纸的左下角,依然印着豆腐块的征集广告, 重金征集新闻线索,最高5000元。

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会是这家都市类日报停刊前的最后一期。只是,这极有可能是该报在毕华德社长执掌下的最后一期。

当天,主持工作的副总编宣布明天不出版了。 一名时政部记者说, 我们连油墨纸张钱都付不起了。

去年6月到现在,没有发一分钱,出去采访,包括半夜打车跑热线,都是自己出的钱,我们从来没有报销费用的。 热线部一名去年入职的大学生说。

更重要的是,社长毕华德失踪了。

打不通,我们都打不通他的手机,主持工作的副总编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时政部一名参与发布《寻找毕华德》电子报的记者说,最后一次见到毕华德,是在报纸停刊一个多月前。

没有什么异常,一样不发工资,一样见到一线记者彬彬有礼,一样提着公文包,上下班,只是脾气似乎突然好了许多,不怎么骂编辑了。 报社一名中层有些调侃地说。

只是,在报社骨干描述中,毕华德消失,仅仅是停刊前一个星期的事。据报社创刊老编辑透露,毕华德一个星期前,曾给报社骨干员工发过一次工资。

他说,正在想办法筹钱,把欠大家的都补上,他还说,一个星期以后还会发一次工资,话说得很真诚。 上述编辑说。只是一个星期后,再也没有人联系到他。

几个副总编都是他的亲信,都是最初创刊就在的5个人里的,包括毕华德的儿子毕翔。 知情人表示,这些人可能知道他在哪儿。

4月7日,时代周报记者通过中间人辗转联系到毕翔,毕翔表示不知父亲去处。 他可能在济南,报纸刊号是在济南弄的,此前鲁商集团也一直在跟报社谈判,甚至一度派驻了财务人员。 报社一名中层表示。

这是报社员工的猜测,猜测中带着一点卑微的期望。另外一种猜测,有点灰色,但是依然被一些熟悉毕华德的人相信。毕华德可能在躲债,为了支撑报社,除了银行的数千万贷款,他还借了一小部分高利贷。

应该不是太多,但确实有。 熟悉毕华德的人肯定地说, 他早不是当年的青岛小哥了。

小哥 往事

时光倒流十二年,青岛的那个春天。那时的青岛,香港中路的繁华,还停留在一纸蓝图上。那个已无法考证具体日期的傍晚,青岛繁华地区,当时依然带着计划经济印记的报摊,突然遭遇了一次无妄之灾。

一群弟兄们,百十号人,拿着钢管、刀片,冲上大街,跟那些欺负俺们的人大干了一场,真砍啊,很多小哥挂了重彩(受了重伤)。 时隔多年,一名有打砸报摊嫌疑的中年汉子,无数次跟人讲起这段往事,眉飞色舞。

那个傍晚,落日余晖染红半边天,也染红了海面。那个微胖的中年汉子,一脸凝重,挥舞着手中钢管,用标准的青岛话,指挥着兄弟们, 揍他!狠揍!

只是,当年那个汉子如今失踪了,无法印证这个流传在山东报界多个版本的传说具体细节。

那个青岛汉子上街打砸抢的理由,更是令人惊叹。

当时我们刚创刊,青岛还没俺们的地盘,发行铺不开,没办法,只能打。 多年后,这个依然本性不改、自称小哥的中年汉子曾多次提起。

这个汉子,就是都市报业传奇、青岛小哥、原《半岛都市报》社长、现《都市便民报》失踪的社长毕华德。

小哥,一个青岛人耳熟能详的名词。

山东,水泊梁山所在地,自古盛产慷慨悲歌的豪杰壮士。即使是开放的沿海,山东人骨子里,抱团、侠义甚至是江湖气,依然没有丝毫改变,甚至因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出现一批混社会的 闲散人员 。

这些闲散人员,在青岛有个特定的称谓,小哥。毕华德,当年便是一名响当当的青岛小哥。只是,这个青岛小哥,当年很文艺。

尖峰时刻

毫无疑问,青岛小哥毕华德,一生中最光辉的岁月,便是一手创刊半岛都市报。至于报业传奇毕华德早年故事,一直有多个版本,但是青岛小哥,显然是毕华德的社会起点。

当然,与其他青岛小哥不同,毕华德身上有点文艺青年的味道,所以他选择了做通讯员。 他经常会提起,哪个村书记谁谁都很熟,以前采访的时候,怎么怎么样,还能讲出哪个村以前的一些掌故。 《都市便民报》一名中层说,这应该是当年毕华德做《大众日报》通讯员时打下的底子。

随后十年间,毕华德一路上升,做到《大众日报》青岛站站长的位置。

山东,这个在沿海具有明显强势政府特点的省份,对于省内第二重镇青岛,由于其特殊经济地位以及影响力,管理上多少有些放权。

与此对应的是,作为山东平面舆论喉舌,大众日报集团在青岛的拓展战略一直不算顺利,在山东一家独大的大众日报集团子报《齐鲁晚报》,屡次试图突破青岛,均未如愿。然而,这却给了毕华德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机会。

最初,集团应该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创办《半岛都市报》,几乎相当于整个承包给毕华德,一年交200万。 熟悉相关内情的大众日报集团中层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