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学校,唤醒儿童自我力量的乐园

核心提示: 学校,唤醒儿童自我力量的乐园

每个儿童心中都有一个亟待苏醒的“自我”,抑或灵动超凡,抑或刚勇纯真,但都飘忽、柔软。学校作为儿童成长的乐园,是为学生提供唤醒“自我的力量,让飘忽变得坚定,让柔软变得恒常”。

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

这是每一个教育者的不懈追求,也是每一次教育改革的思考原点。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我想,这句话道出了学校教育的真谛: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儿童自主成长的公共生活空间;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儿童塑造独特自我的精神乐园;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儿童感知生命尊严的自由基地。

“好”是相对的,但衡量这一相对标准的质量尺度却是儿童内在的生命感受和幸福体验。因此,教育要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为每一个生命需求提供适宜的能量,让每一个生命都获得滋养并绽放。

所以,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帮助儿童,用自己的力量成就“最好的自己”!

如何创办一所好学校?

基于上述教育思考,中关村一小从儿童视角出发,倾听儿童的声音,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自主成长,尊重其自主成长的愿望,发展其自主成长的能力,为其生命的自主成长提供“硬实力”、营造“软环境”。为此,学校专门为学生开发了基于儿童自主发展的课程,创建了“生命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的发展环境。

(一)以课程为支撑:构建“6-2-6”自主发展课程

在一所好学校,学校是一个课程研发体。

优质的课程是学生自主成长的基石,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唤醒兴趣、激发潜能、塑造自我。

为此,中关村一小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把学校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和高校资源进行整合,重新构建满足学生需求的多元化课程方案,打造具有中关村一小味道的课程体系——基于儿童核心素养的“6-2-6”自主发展课程。

“6-2-6”自主发展课程以多元、自主为课程特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实施菜单式的课程管理体系,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选择机制。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学习方案,丰富学生的多元学习体验;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起点,由选择驱动兴趣,由兴趣激发活力,由活力释放个性。

(二)以生命为纽带:联结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一所好学校,学校是一个生命共生体。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学生是教师发展的推动者,师生彼此“映照”、相互成就。

学生的个性成长立足于“兴趣导向”的内部驱动和“自主选择”的外部自由,教师的专业发展植根于“内职业生涯的”幸福体验和“外职业生涯”的效能感受,这将师生的成长联结在一起,共同体验生命的“朝圣之旅”。

为了丰富学生的自主成长体验,中关村一小构建“微社团”王国,这是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每一个微社团都是学生自己书写的“成长史”;搭建支持性成长平台,让孩子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戏剧节、读书节等活动中绽放生命的绚烂光芒;设计“学生提案书”,引导学生在主人翁意识下学会探索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

同时,为了满足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中关村一小为教师构建“微大学”提升平台,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合作,鼓励教师自主选课、学习,提升教育教学素养。

由此,教师和学生皆成为对方的成长陪伴者,并在成长体验中实现知识积累、能力提高、情感熏陶、意志锻炼,不断体验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三)以学习为载体:实现师生的“生命对话”

在一所好学校,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倾听者和引导者,课堂中营造着生命成长的安定氛围,教学更像是生命之间的相遇与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中关村一小提出“六个还给”的教学理念——把学习时间权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把体验权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评价权还给学生。确立“问题生成——问题互解——问题展示——问题训练——问题拓展”的研究性教学过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方式上,中关村一小提出“自主发展——多元评价——合作学习”的“新学堂”教学策略体系。如通过“学案导学”“思维导图”等课堂实践,关注学生思维品质能力的提升;通过“问题记录单”“课堂观察表”等工具量表,关注学生实际获得;通过设计“瘦问题胖问题”“学困生导师”等教学方法,贴近儿童生命的本真样态,使儿童感受积极的生命活力。

(四)以文化为驱力:激励师生“做最好的我”

在一所好学校,学校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学校文化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成长的温床,是师生自主成长的精神支撑和细腻体验的外部源泉。

在“精神文化”上,师生共同认可“做最好的我”的价值选择,以使“人人都有想法,人人都能创造,人人都会成功”的信念转变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文化内驱力。对于学生而言,“做最好的我”表达的是每天成长的发展愿望;对于教师而言,“做最好的我”是在帮助学生进步时实现自我的价值。以“做最好的我”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已凝聚为一股隐形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前行。

在“环境文化”上,我们营造出多元文化的环境场域。建设“数学走廊”“流动科技馆”“琴坊”,开辟“空中小农庄”;在班级里创设“一班一世界”的学习生活氛围,设立孔子教室、子曰教室、成语城堡、童话世界等主题教室,使每一位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浸润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好”学校的未来愿景

我以为,未来“好”学校的样子是——没有样子。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变化越来越体现时代性、多元性、科技性,但始终不变的是学校的开设、教育的根本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在这样的理念下,未来“好”学校的样子一定不是仅仅局限在对校园环境的改善、对文化氛围的提升、对课程设置的更新、对师生关系的转变等已有的教育教学要素上,而是该对学校的样子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创新的理念,运用生态化的视角,借助宏观的生物发展思维来审视这一具体的教育场所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

“好”学校的样子是——没有样子,这当然是理想状态下的愿景体现,因为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这一教育场域。更重要的是,它提示我们,对于学校的构想和学校教育的发展要永远保持一种开放、变化的态度,遵循教育生态化的发展和学生个体成长的规律。

每个儿童心中都有一个“自我”,学校是儿童唤醒这份生命力量的乐园,滋养儿童“苏醒自我”“沐浴自我”“实现自我”,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从而绽放“最好的我”!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状态,我们在为这个梦想而不断思考和探索,相信这个梦想肯定会成就一个个鲜活、灵性的生命,相信这个梦想一定会成真!

(刘畅,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