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传统文化大赛开辟国学教育新思路
核心提示: 青少年传统文化大赛开辟国学教育新思路
近日,由北京朝阳区教委主办、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北京2014朝阳杯社区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圆满结束。在初中组决赛中,来自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的解明朗夺得冠军;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刘肖、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实验学校温榆河分校高子豪获得优胜奖;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邓柯琪、北京市劲松第一中学段锦玄、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敖运获得优秀奖。
在小学组决赛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小学的王曦梓荣获冠军;优胜奖被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刘雨乔和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胡晓语夺得,获得优秀奖的有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王界茹、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三小学程智凯、北京市朝阳区老君堂小学何志荟。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各中小学的3万余名青少年参与,大家经历了一次传统文化知识洗礼,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选手们,成为各个学校的“国学明星”,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并在同学中掀起了学习国学的新热潮,有关国学学习的话题也引起相关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议。
很多家长说,青少年学习国学,主要应培养兴趣,不能落入死记硬背的应试泥潭,但也有很多专家指出,死记硬背对于国学学习不一定是坏事。那么学国学到底要不要死记硬背?
北京朝阳区一家幼儿园的负责人表示:“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国学,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对孩子的早期德智发展有很好的效果。我们的一位家长原本不主张女儿过早接触国学。可是,就在几天前,孩子突然坐到他的身后,用小拳头轻轻地给他捶背,令他十分震惊。因为我们根据《弟子规》中的词句改编了一个小故事,孩子学习了以后,回家就开始给长辈们捶背、端水,十分孝顺可爱。家长们也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
这位负责人说,国家明令禁止幼儿园像小学一样教文化课。年幼的孩子不应该死记硬背学习国学经典。“应该将国学的精髓融入幼儿易于接受的游戏、情境中去,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家范曾在《国学开讲》节目中与观众交流时称,国学不是老古董,而是焕发着活跃生命力的文化力量。“学国学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将国学的精髓用浅显易懂、娓娓道来的方式,让历史的智慧复活在当下的难题中,帮助人们解决困惑。”
范曾表示,“国学”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一个全社会的热门话题。死记硬背的方式学国学反而会让人失去兴趣,他说:“我小的时候,父亲从来不让我死记硬背《弟子规》、《三字经》,而是告诉我重点和精髓,教育方式是重在兴趣的培养。不能像培养木乃伊、古董一样教育孩子。现在有些地方让孩子穿古代的衣服,行古代礼仪,这些都不是学国学的根本,从幼年开始接触到国学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来自朝阳区教研中心的一位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者分析,由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主办的社区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是对传统文化学习方式的一种全新探讨,活动通过笔试、临场竞赛等方式,同时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水平,包括知识面宽度、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考验,大赛涌现出了一大批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佼佼者,他们小小年纪,但比很多成年人的国学造诣都要深厚,这样的功底不是一天两天能达到的,也不是光靠死记硬背能实现的,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表现告诉更多同学和家长,传统文化知识需要记忆、背诵,更需要理解和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