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休闲绿皮书》发布 休闲进入产业红利期

核心提示: 《休闲绿皮书》发布 休闲进入产业红利期

  讯(记者彭扬)7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休闲·幸福·供给侧”——2016-2017《休闲绿皮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休闲绿皮书》发布 休闲进入产业红利期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李明德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杜志雄研究员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研究员围绕“休闲·幸福·供给侧”介绍了《休闲绿皮书》的发展以及本年度内容设计、议题选择,并重点就休闲的制度供给进行了分析。全书由总报告和十余篇专题报告组成, 十余篇专题报告分属政策篇、空间篇、产业篇、需求篇、海外借鉴篇等五个部分,分别涉及我国休闲公共政策、休闲体育产业政策、休闲教育政策、城市休闲空间、文化休闲、运动休闲用品、房车露营、旅游休闲产业融合、乡村休闲等领域的发展以及杭州等地的典型经验。《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20年的变迁》和《餐饮消费休闲化背景下的就餐环境需求》两份调查则为了解休闲需求的变化提供了一手材料,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学者围绕国外休闲发展经验的分析也颇有启发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副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发布了总报告——《2016-2017年中国休闲发展分析与展望》。总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L形走势明显,投资、进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对总体经济的支撑更加重要,服务消费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越发突出。总体而言,以旅游、文化、体育等为依托的休闲核心产业在经历“十二五”时期的成长之后,在消费者需求高涨、国家对幸福产业整体推进、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休闲相关政策密集颁布实施等因素的推动下,“十三五”期间将释放新的发展动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休闲要素更加国际化;休闲进入产业红利期,独角兽休闲企业崛起;科技成为休闲产业发展新引擎,“互联网+休闲”成为产业升级主流;业态发展日益复合化,逐步形成幸福混业态。未来,为了适应小康决胜期发展需求,要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同步推进休闲领域的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移除休闲发展的体制障碍;推进休闲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迭代、转型;要摒弃工业化发展思维,防范休闲领域的投资风险。

  《休闲绿皮书》指出,我国休闲相关产业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柱,最大限度地提升国民幸福感是休闲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目前我国休闲相关产业发展呈现四大趋势。一是休闲要素日趋国际化;二是休闲进入产业红利期;三是科技成为休闲相关产业发展新引擎;四是业态发展更具复合型特征。但目前我国休闲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并不能满足当下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一是政策主体欠缺协同性;二是政策制定缺乏数据支撑;三是政策实施条件不完备。建议重视休闲的社会经济功能,重视休闲公共政策的整体性、衔接性和效果评估,中国的休闲发展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美国经验。

  《休闲绿皮书》基于2016年和1996年及其他年份的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从时间分配的角度,对20年来北京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来看,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工作日忙工作,节假日忙休闲”现象越来越明显;二是男女工作时间都有所减少,但男性工作日加班加点时间增加了7分;三是学历越高,工作时间越长,且性别工时差距随学历提升而降低。

  休闲绿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完成,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研究员做了题为《扩大休闲旅游消费与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教授、华侨大学李洪波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李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魏翔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金梅研究员、浙江外国语学院蒋艳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赵鑫博士等分别发表了讲演。

[责任编辑: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