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搭建好走出去的桥与船

核心提示: 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搭建好走出去的桥与船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想

荆楚六月,骄阳似火。比这更火热的,是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上四海嘉宾的热情。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短短两天,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100名代表、450家企业参会,其中包括51名外国省部级官员。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大会开幕式上所指出,“近年来,中方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多哥代表拿出了手机中保存的习近平主席与多哥总统在约翰内斯堡会见时的合影并对中国企业代表说:“我们国家和中国是好兄弟,欢迎你们来投资,我们将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

“我们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正中间,区位优势好,是企业最好的投资去处。”来自阿联酋哈伊马角酋长国工商会的投资推广主管伊马德·埃丁·奥比里指着“海上丝绸之路”地图,大力推介着本国的投资优势。

互利共赢的热情更体现在签约成果上。5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待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访华时,见证了摩洛哥马拉喀什市与扬子江集团达成合作意向。6月5日,摩洛哥代表团就正式签约扬子江35辆新能源公交车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等配套服务,完成本次国际产能合作大会第一单。两天里,来自中部六省的企业与外方合作伙伴签下28个大单,总额约80亿美元。

肩并肩:论坛处处是知音

合榨甘蔗甜——在中外官产学研互动交流的主旨论坛和研讨会上,这一强烈共鸣奏出了合作共赢强音。

徐绍史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中方倡导国际产能合作“既可以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健康增长注入新动力,又可以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开辟新空间,还可以为各国企业合作共赢创造新机遇。产能合作有需求有共识,是一举多得、各方共赢的务实之举。”

白俄罗斯经济部部长弗拉基米尔·季诺夫斯基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使多数国家面临经济困局,迫切需要产能合作开辟发展前景。中国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使中白双方有机会实现互利双赢。目前,白俄罗斯正与中国招商局集团合作共建中白工业园,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平台。

孟加拉国道路交通与桥梁部副部长坎德科·安瓦尔·伊斯兰姆指出,孟加拉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经验,期待中国企业增添助力。

波兰规模最大和技术实力最强的轴承生产企业FLT-Krasnik股份有限公司,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尝到了甜头。该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格日戈什·雅辛斯基表示,中国三环集团襄轴公司并购KFLT公司89.15%股份后,KFLT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考察后,称赞这是“中波合作的典范”。

加纳水利工程和住建部部长夸库·阿杰曼·门萨用事实驳斥了中国到非洲掠夺资源、转移落后产能的歪曲言论并斩钉截铁地指出,“加纳是中国科技的受益国,不少中国企业在水利、住房和海岸防护方面积极参与,新技术已在加纳各领域得到应用。”他同时道出非洲国家的共同心声,“我们有大量的计划和项目需要中国的技术和融资。来非洲落户投资兴业吧,加深我们兄弟国家之间的深情厚谊!”

安哥拉经济部部长古尔热尔介绍,安哥拉一半以上的省份都有中国公司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身影。

莫桑比克代表若昂楚马说,中国在莫桑比克投资农业,使该地的水稻产量从每公顷1.5吨提高到8吨。

武汉大学陈继勇教授认为,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身处技术密集型和附加值较高行业,在国际产业分工和要素禀赋变化过程中,这些产业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和支柱。

河北冀东水泥集团在南非投资年产100万吨熟料水泥项目,建设了南非第一条带余热发电的水泥生产线,综合电耗较传统水泥厂降低30%以上,带动南非水泥行业进入2.0时代,既解决了当地水泥产能不足问题,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不仅在非洲,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地图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印尼巴厘岛有“天堂之岛”的美称,对污染的容忍度相当低。中国华电集团在岛上投资建设电站,不仅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设计,还不惜提高成本,建设全封闭的圆顶煤场,采用钢沉管取水,排放浓度远低于印尼标准,废水、废物综合利用。既解决了岛上的电力短缺问题,也做到了清洁环保,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认可。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我国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与投资合作部门间或政府协议,同东盟、非盟、欧盟、拉共体等区域组织进行了合作对接,与发达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高铁、核电合作等重大标志性合作项目取得重要突破。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同国内19个省份以及中央企业、重点民营企业、重点行业协会等各方面建立了协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工作机制。

类归类:供给需求两发力

相向而行,合抱成团。一边是优质的供给,一边是强烈的需求,当两相碰头时,一拍即合。

在本次论坛暨对接会上,中部六省都拿出自己的优质产能和优势装备,倾力打造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河南在智能电气、现代农机、中高端数控机床、大型成套和粮油加工、速冻米面制品等领域优势明显,中高档客车世界领先。

湖南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海工装备、能源装备等装备制造等领域实力雄厚。

山西煤炭勘探、设计施工、开采、加工综合优势显著,拥有全球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先进、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并在电厂建设、机组空冷、大机组供热、超低排放改造、特高压输电等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先进。

江西拥有亚洲最大的铜矿和铜冶炼基地,新型光电、航空制造、大健康等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业正蓬勃发展。

安徽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和亿吨级煤炭基地,是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国家确定的12个国际产能合作重点行业中,有9个是湖北的优势产业,湖北的水利水电和桥梁工程产业保持世界一流水平,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光通信三超领域、植物提取人血清白蛋白等技术国际领先。

中国的优质产能、优势装备,吸引着世界目光。本次大会期间,一些与我国产能合作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国家和地区纷纷举办专场推介会。

在俄罗斯专场,公正俄罗斯党副主席切帕直接报了一个项目清单:“我们有四大项目,欢迎中国企业来投资:一是在远东建设年吞吐2000万吨煤的大型煤港,二是要建渔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三是投入17亿卢布建设一座大桥,四是农产品加工,尤其是婴儿辅食项目。在俄罗斯建厂生产成本低,利润高!”

“我们公司对农业这块比较感兴趣,6月底要去俄罗斯考察!”茶歇期间,武汉华尚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尤瑞泽直接找上了俄罗斯联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代表处经贸合作处顾问叶莲娜·克拉福佐娃。

“好的,非常欢迎!我在俄罗斯等待您。”叶莲娜·克拉福佐娃显得喜出望外,用带着“俄语味”的中文认真地回答着。

在匈牙利专场,一场简朴的揭牌仪式点燃了中匈两国企业的热情。匈牙利设立国家贸易署武汉代表处,处理匈牙利国家贸易署在中部六省的业务。

“匈牙利是第一个确认加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这与匈牙利正在推进的‘向东开放’政策不谋而合。中国已经成为在匈牙利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希望两国有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副部长拉斯洛·萨博说。

拉斯洛·萨博带来了七八个项目,有风力发电站投资项目,有机场投资项目,有新能源项目等,详尽的介绍引起了中国企业的强烈兴趣。“你好,我是来自安徽的企业,刚才部长介绍在匈牙利投资的营业税问题,小公司是10%,大公司是19%,请问小公司和大公司是怎么界定的?”

“我的问题是关于政府补贴,部长先生介绍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补贴比率,东部地区可以补贴到50%,是总投资还是项目资产的投资?”

会后,匈牙利代表团有关负责人更是与中国企业代表拉上椅子围坐在一边,进行深入咨询与探讨。

在非洲专场,8位非洲官员介绍了各国的投资环境与优势条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3个关键词——安全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充分的资源。亚洲专场上,“一带一路”沿线八国嘉宾就基础设施、能源和工程承包三大重点投资领域向中国企业抛出了“橄榄枝”。

“两边都有需求,我们有‘走出去’的需求,他们也有‘引进来’的需求,组织这种专项推介会形式好!”山西能投光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宪达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面对面:企业集市觅良缘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本次大会的企业集市按照“能源矿产、网络信息、机械装备、基础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五大板块,设置了159家参会中国企业的宣介展位,为品质优良、绿色环保的产能和装备高效“走出去”牵线搭桥。“来,加个微信吧,可以扫我的二维码,欢迎来埃塞俄比亚投资!”来自埃塞俄比亚的Belayneh Bahiru在企业集市上交了不少朋友,他还特地办了中国电话号码,方便联系。“你们感兴趣哪种矿产的开发?采用的是哪种技术?”乌干达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菲利普·坎永齐在能源矿产区域的企业展位前来回逛了好几圈。

“乌干达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我们特别希望能在矿业开发方面找到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菲利普·坎永齐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乌干达设厂投资,希望今后能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乌干达企业能更多地参与合作项目。

“来我们西非吧!相信我,我们国家很安全。”多哥商人与江西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综合部副主任陈百志聊得起劲。

陈百志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企业集市刚开张,就有乌干达、贝宁、多哥、加蓬等不少非洲企业前来咨询。“他们大多希望我们参与非洲矿产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我们希望得到更详细的具体项目资料,考察后再决定。”

大冶有着十几年的“走出去”经验,陈百志也曾在非洲常驻过。他认为,企业“走出去”到非洲投资两厢情愿——“我们缺资源,而非洲缺技术、人才、资金、设备,这些刚好可以对接上。”

正聊着,多哥商人又折返回大冶展位前,他叮嘱道:“我们一定会把你们需要的资料送过来,我们还可深谈。”“好的,我们也会跟你们保持联系。”陈百志笑着回答。

“非洲兄弟们很迫切。”陈百志还没来得及跟记者打招呼,又开始接待下一波来自安哥拉的客人们。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观察到,159家企业展位上都详尽地介绍了每家企业的各自特色、主要业务及投资意向。企业集市,人潮涌动,展位琳琅满目。江西久盛国际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世忠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信息对接对于企业“走出去”至关重要,互相不见面,信息不对称,项目不好找,这种双方碰面互相交流的机会应珍惜。

一对一:互利共赢终成姻

“私人订制”,精准服务——东湖国际会议中心的一个个小型会议厅里,小小方桌前,一边是外宾,一边是中方企业,相互有意向的企业坐到一起,一对一深入洽谈。

“我担心的是融资问题,比如在应收账款的回款上,有些国外的客户资信不太好,容易形成呆坏账。”“你们只能给我财政担保,如果提供股权担保,我就很放心,政权怎么更迭都不怕。”安徽一家企业负责人就资金风险跟非洲企业代表反复磋商,这场洽谈持续了1个多小时。

“我最好的朋友在印度投资建厂了,我对刚刚说的光伏电站项目很感兴趣,来,咱们坐下来谈谈。”山西一家光电企业对印方企业提议。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印度政府要求电力消纳40%以上必须使用新能源,需求非常大。他们希望咱们带着项目、技术、产品去投资,建光伏电站。”接着话锋一转,他同样担忧融资问题。

隔壁的会场里,三家企业正达成联盟,抱团进入非洲电信市场。位于武汉光谷的烽火科技以光通信为主业,其光传输产品收入居全球前六、宽带接入产品收入全球前四、光缆综合实力全球前二、连续6年光缆出口第一。中非发展基金是我国第一支对非投资基金,已累计对36个非洲国家、86个项目决策投资超过34亿美元,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超过160亿美元。中国通讯服务负责整个网络的规划设计和项目运作。

中通服副总裁许楚国说:“中非共建非洲信息高速公路项目,将联合中国和非洲各国政府、企业及其他国际机构和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连通非洲各国的‘八纵八横’光缆骨干网,提供网络运营咨询服务,提供网络技术支撑及维护保障。”

不仅仅是信息高速公路项目,一对对企业家从会议厅里走出来,收获满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科学化分类、专业化招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洽谈,推动了精确对接。一对对企业意向签约的背后,是组织者凝聚各方力量、精心筹划落实的结果。仅翻译方面,他们就组织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地60多名高级翻译,以及250余名翻译志愿者,准备了英、俄、法、西、葡、柬等多种服务语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此次论坛暨对接会是中国政府提出国际产能合作倡议以来,在这个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是一次精准对接产能合作需求、高效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力支持中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务实行动,具有中外各界参与广泛、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政企多方协同合力、组织高效成果务实等特点。从战略规划、统筹协调、对接机制到政策措施、资金支持、项目落地,国际产能合作正一步步从愿景化为现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站在长江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艘艘大船向东、向海、向世界。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不正是“走出去”的桥与船吗?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