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调查:三亚小贩摆摊没人撵 纠纷有人管
核心提示: 民生调查:三亚小贩摆摊没人撵 纠纷有人管
核心阅读
为平衡城市秩序与商贩利益,三亚探索了一种更包容、更精细的城管模式:划出特定的经营地点和时段,避免小贩影响交通出行;明确责任,哪家门口哪家负责,谁弄脏谁清理;登记造册,出现纠纷,也能找得到人;动员“候鸟”老人、青年成为志愿者;设立“城管110”。
吹糖人的、磨剪刀的、修自行车的、卖小物件的……各式各样的小商小贩,让我们感受着城市的多彩与温馨。如今,他们的身影在生活中越发少见了。
有些小摊贩,确实造成了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并因此被列为“清理”的对象。然而,一刀切式的清理,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吗?如何平衡城市秩序与商贩利益?应该怎样给小摊小贩留下空间?端午假期,记者在滨海旅游城市三亚进行了调查。
重点是管不是赶,给小摊贩留足空间
公务员老周,还有一两年就退休了。形容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三亚,他用了“舒服自在”4个字。
“尤其是最近两年,城市干净了,漂亮了。”老周说,“更不容易的是,卖海南粉和老爸茶的、街头唱戏杂耍的,那些熟悉的小摊贩们都还在。生活一样方便,从外地出差回三亚,一下飞机吃碗海南粉,就觉得回家了。”
“城市管理,两大块任务最难啃。”三亚市天涯区城市管理局七大队队长李晗说,“一是违建,二是小摊贩。某种程度上说,占道无照和有食品安全隐患的小摊贩比违建更难管理。违建拆了就没了,但是小摊贩常常今天走了,明天还来。”
有城管队员表示:“小摊贩们多为弱势群体,只要发生冲突,舆论都同情,我们城管挨骂居多。如果不管,占道的小摊贩引起堵车,或者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到时候挨骂的还是我们。”
怎么对待小摊贩,考验城市管理的水平。三亚市综合执法局局长李青云介绍,最近两年,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三亚对小摊贩“重点是管,不是赶”。
“很多顶着烈日出门摆摊的小贩,都是下岗职工或劳动技能不强的弱势群体,如果一味驱赶,不符合人性执法的要求。这些群体的生活会困难,周边群众生活也不方便。”李青云换位思考道,“另外,小摊贩卖的东西一般是自产自销或小本买卖,价格往往比商场、超市便宜。一撵了之的话,老百姓就没法得到实惠了。”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有相关负责人透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海南正在开展全域旅游建设。
“对于三亚这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而言,城里的人群与他们的生活方式,都是城市整体风貌的一部分。”这位负责人表示,“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将会给各行各业的小摊贩留足空间。”
约法三章,明确时间、空间与责任归属
既要给小摊贩空间,又要应对小摊贩可能引发的问题。究竟该怎么管呢?
李青云介绍,三亚采取定时、定点和划定经营区域等方法,对小摊贩进行标准化管理。
一是分时段管理。为了不影响道路交通,三亚对不同地区、不同经营疏导点在经营时间上进行了规范,例如早上6点半至8点,或晚上7点至11点。在海棠区的藤桥农贸市场旁边停车场,划出了一片范围给小商贩经营,规定每月1日、6日、11日、16日、21日、26日早上6点开始,下午5点半结束。
二是共管。第一市场红旗社区,因为汇集了三亚不同时期的特色商品,已经成为游客们爱逛的景点。天涯区城管局六大队队长刘阳柳说,这里的市容、市场秩序由市场物业和天涯区城管局统一管理。在经营时段内,每个出入口都设置路障,安排值班人员,禁止机动车通行。
“经营时段内,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变管人为管地方。”李青云介绍说,“小摊贩一般在街面摆摊,在哪家铺面门口,就由哪家铺面负责。铺面督促家门口的小摊贩进行清理。夜间城管加强巡查,不为抓人,只为监督:谁弄脏谁清理。”
三是登记造册。对小摊贩进行相关记录,一旦产生纠纷就找得到人,公众担心的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也就更容易依法处理。三亚市区范围内定点设立各类疏导点275个,主要经营夜宵、水果、海鲜等食品。仅金鸡岭市场附近,就有疏导点64个。此外,二市场疏导点、胜利路跃进路路口,补鞋的、补衣服的、修自行车的,这些摊贩都没少。旧有的疏导点,商户家家都有登记,新增的疏导点,商家也正在登记造册中。
四是划线经营。崖州区规定,在崖城市场至万通路、南滨路口商铺门前,划定摆摊设点的黄线。经营者只要不超出黄线,随时可以在区域内摆摊设点。
小摊贩们若有短斤少两、以次充好、漫天要价等行为,管理和惩处也不手软。不仅12306旅游热线随时在线,旅游警察也24小时待命。
更多管理创新与发展正在谋求结合。在管廊建设方面,三亚将兼顾城市管理需求和小摊贩们的生计,试点街道按照每个摊位要求,从地下接上来排污、水、电、气、网络等设施。白天干干净净,晚上热热闹闹,夜市也能成为一种景观。
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受到市民游客欢迎。对市民来说,家门口的小摊便宜且新鲜,是工薪阶层“流动的便利店”。对游客而言,不仅夜间多了个去处,也多了一条对城市氛围进行体验的渠道。像崖州的港门酸粉、三亚水利大厦旁的陵水酸粉,都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城市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从管理转向服务,把运动变为制度
三亚市天涯区区辖面积占三亚市的49%,在旅游旺季时三亚湾每天的游客可达30万人次,市容、秩序维护任务尤其繁重。城市管理,如何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重心转移?三亚试图把运动变为制度,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探索。
三亚市天涯区区委书记张可介绍,2016年1月1日,三亚湾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城管110”也启动试运行。“城管110”的设立,旨在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24小时全方位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服务。
天涯区城管局局长谭云权说,按照该机制,三亚市天涯区城管局信访投诉受理中心还设立了“天涯城管执法投诉台”,负责受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方面的投诉举报工作。天涯区首批将在三亚湾设立7个“城管110”游客服务岗亭,畅通城市管理相关的服务渠道。同时还提供其他便民服务,如免费上网信号等。
为做好城市管理中的调查、取证工作,解决被执行人拒绝签收、签名,或对无主违规物品、现场无人认领物品进行暂扣等问题,三亚市天涯区将建立“社会见证员备案制”,强化社会监督职能,优化社会执法环境。
旅游旺季,在三亚湾区域的海月广场东西两侧、三亚湾金鸡岭广场、海坡村海虹广场等处设立4个天涯区志愿者服务站,鼓励“候鸟”老人、青年学生等志愿者加入三亚湾的管理与服务。
三亚湾全线还设置了各种宣传警示标语及告示牌400余块,以加强对市民游客的宣传教育,更好地维护沙滩保洁成果。
同时,将三亚湾沙滩保洁队划分为3个保洁小分队和1个中晚班保洁小分队,不间断地进行清扫保洁。每个分队设立一名队长,明确责任目标和工作重点,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做到“定人、定岗、定任务”管理,责任到人,养护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