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人民时评:师范院校当聚焦教师培养主业

核心提示: 人民时评:师范院校当聚焦教师培养主业

师范院校当聚焦教师培养主业(人民时评)

赵婀娜

坚守还是突围?继续深耕教师培养、将师范教育做优做强,还是寻求转型升级、从师范特色转型为综合院校?近几年来,这是我国教育领域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也是困扰很多师范类院校校长、攸关办学方向的发展难题。

1月15日,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和课程,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来自管理部门的声音,为过往论争一锤定音,也让长期以来忧心我国教师队伍稳定的人们放了心。

时针倒拨至21世纪初,在世界高等教育综合化、国内教师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一批师范类院校开始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尤其是最近几年愈发多见。而在进行升格、合并等转型后,人们突然发现,不少学校的校名中已经难觅“师范”二字。更让人感到忧虑的是,在转型过程中,不少学校没有将精力放到强化师范类专业的质量上,而是热衷于建设一大批非师范类专业,忙于升格和扩大学校规模,拼命跻身综合院校之列,甚至有个别院校稀释师范类专业,将优秀教师充实到其他新增学科。这不仅削弱了学校的传统优势,模糊了师范院校教师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定位,也背离了教育改革的初衷。

没有教师质量的提高,也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任。我国约有2.5亿中小学生,培养庞大而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石。而181所师范院校能否坚守初心、保持定力,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教师队伍的稳定,关系到广大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当然,也需要看到,当前师范类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中小学教师之后,许多综合性院校设置教育学院,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学校品牌等方面都给师范类院校带来了较大压力。另一方面,伴随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定期注册制度的实施,无论是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须参加国考申请教师资格证,也让不少师范院校感到失去了“优越感”。

压力即为前行的动力。面对挑战,师范院校的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但转型的方向必须经过慎重考量,是在压力面前“去师范化”,盲目追求大而全?还是深耕特色专业,将师范教育做优做强,在更好地培养师范类人才和提升学校品牌上强能力、谋发展、做文章?答案显然应为后者。毕竟,教师不仅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一个职业性、应用型极强的专业学科,如果基础教育师资不通过专门化的教育培养,基础教育质量的保证就将沦为空话。

《大学》中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为人师表者,皆应有定,师范教育更是如此,须在浮躁与压力面前不忘初心、保持定力、恪守使命,让师范生“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