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机器人”一统江湖尴尬了谁?
核心提示: “洋机器人”一统江湖尴尬了谁?
在工信部举办的首届机器人操作技能大赛中,一位选手在使用国产机器人进行比赛。 记者 孙喜保 摄
“洋机器人”替代国内产业工人
宽敞的厂房里,轰鸣的机器声,各式乱舞的机器人手臂,让人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是国内一家机器人企业在沈阳厂房内的情况,技术人员正在对各种机器人进行调试、安装。码垛机器人、汽车生产线的喷漆机器人,还有面向餐厅、银行的服务机器人等,应有尽有。这些产品不久将被送到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但遗憾的是,拥有这种机器人生产能力的企业在国内凤毛麟角。
在富士康位于中国的厂房里,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已经取代了传统工人。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早在3年前就提出目标:要实现装配线上机器人全部替代工人。
在浙江,机器换人正在政府的强力推动和鼓励下加速进行。记者日前从浙江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处获悉,浙江用3年的时间,已经用机器人替换掉200万左右的产业工人。
在广东、江苏等传统制造业大省,机器换人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机器换人在国内已经成为潮流,一些枯燥、危险、劳动强度大的工种正在被机器人替代。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鲜有人知道,替换掉中国工人的机器人大部分为外国品牌,包括富士康生产线的机器人也全部为舶来品。
“我不反对机器换人,但是我们应当正视一个问题:目前国内的机器换人,实际上是‘洋机器人’替代了中国的工人,抢了中国工人的饭碗。”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柳百成教授告诉记者。
近些年,中国市场机器人使用数量的增长是惊人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销售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5.7万台,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6.8万台;2016年前8个月,机器人销量也有4.5万台,且这一增长趋势还在持续。
据柳百成介绍,国内目前所使用的机器人,绝大多数被日本、德国、瑞士的四五家品牌企业所垄断,“市场上80%的产品为‘洋品牌’,另外20%产品的关键零部件也是从国外进口,然后在国内组装”。
中国产品“三化”问题突出
据了解,日本、德国、瑞士等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早,有的企业甚至有了50多年的历史,多年的积累让他们的技术更加成熟。反观国内,由于起步较晚,工业基础薄弱,许多方面都与国外拉开了较大差距。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2016年机器人发展规划发布时指出,中国机器人的“三化”问题比较突出,它们是核心技术空心化、关键零部件进口化、高端产品边缘化。
许多人都曾在国内不同场合见到过一些机器人,比如餐馆里的端菜机器人、银行里的引导机器人,还有各种展会、展览里能说话的机器人。但这些所谓的高端产品,在柳百成看来就是一个简单的玩具,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即便国内企业已经能够生产一些机器人产品,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依然难被接受。记者最近采访了一次机器人操作比赛,了解到为了支持本土品牌,组委会特意选了两家国内企业的产品作为比赛用品,但是在实操中遭到许多参赛人员的抱怨。
来自一家央企的选手告诉记者,比赛产品的精度太差,根本无法与他平时在生产中使用的进口机器人相比。
一家汽车企业的参赛者直言,他们在生产中都用进口机器人。汽车生产线对于机器人的精度要求很高,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因为“付不起代价”,而国产机器人满足不了这一要求。
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中国为何生产不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告诉记者,这背后实际上与国家的工业基础有着重要关系。比如,机器人的减速机、伺服器等关键零部件需要一些特殊材料,而这种材料在国内没有能力生产,随之也就影响了关键零部件的研发。
柳百成坦言,万丈高楼不能建立在沙滩上,要想在机器人领域获得长足进步,中国的企业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从根本上一步步解决问题。
高端产业低端化急需解决
实际上,国家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都有一定的规划,支持力度也很大,机器人产业甚至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突破行业。在政策支持下,这一行业在国内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余家。
许多省市也纷纷建立机器人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机器人企业进驻。记者从工信部获悉,截至2016年底,各地在建和已建的机器人工业园区就已经达到40余家,有的一个省份就建设数家机器人工业园区。
但是,这一热潮的背后却存在着很大隐忧:各地不顾自己的资源禀赋、技术特点,一窝蜂建园区、上项目,却又轻研发、轻产业化,导致我国机器人产业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倾向。
记者了解到,许多所谓的机器人企业成立之后,只是简单进口国外的零部件,然后在国内进行组装再对外销售,根本谈不上技术含量。据新松机器人公司负责人曲道奎介绍,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还很少有企业具有自主研发的能力。
在一次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工信部某负责人曾提醒一些机器人企业:一定要真正重视研发,将企业定位成百年老店,不要在这一行业炒作一把,上了市、融了资就走,最后导致行业只剩下一个烂摊子。
正是看到了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中的非理性现象,2016年年底,工信部又联合发改委、国家认监委再次发布《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重点解决“各地发展机器人产业出现的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化,重招商引资轻自主创新,重主机组装生产轻关键零部件制造,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等问题”。
出台政策和政府支持固然重要,但要让中国成为机器人制造强国,生产企业自身技术过硬才最为重要。(孙喜保)
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