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京津冀将遇跨年空气重污染 全年空气质量整体改善

核心提示: 京津冀将遇跨年空气重污染 全年空气质量整体改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预报:30日起大气扩散条件持续不利,污染物逐步积累,京津冀将出现跨年空气重污染。

●专家认为,空气污染过程的发生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但从全年监测数据看,空气质量整体确有改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预报:30日起大气扩散条件持续不利,污染物逐步积累,京津冀区域中南部可能再次出现长时间的大气重污染过程,局部地区可能达到严重污染,污染峰值可能出现在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3日期间,pM2.5浓度水平可能达到或超过300微克每立方米。为此,环保部已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通报了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提示各地及时发布响应级别预警信息。

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如何产生,这些预报结果靠谱吗?12月29日一大早,记者赶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会商室,一探究竟。

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有规范流程,专家称今年对城市污染峰值的预报准确率80%

预报员刘冰告诉记者,空气质量预报以现有可供利用的最高水平科技应用为基础,有严格的作业流程。要做预报就要对污染源、大气条件对扩散传输影响、实时空气质量监测等变化情况,以及大气化学机理规律尤其是重污染过程影响有全面了解。

有人认为,所有预报其实都是超级计算机精算得出的结果。但在空气质量预报方面,却不能这么简单归结。

在预报作业流程中,预报员们需要分析未来7—10天数以百计的空气质量相关数值预报、气象数值预报、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气象实况观测相关图形和数据产品。预报员需要比较至少三个不同的空气治理数值预报模式、至少三个国际主流气象机构至少两个主要时次的气象产品,而这些信息经常不一致或者矛盾,如何取舍,最考验预报员的经验和水平。

预报的偏差客观上主要来源于影响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产品的四个主要因素:污染源清单、气象初始场、大气污染物监测初始场、大气化学反应机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预报员王威说,今年预测预警中心对区域污染的预测准确率为100%,对城市污染峰值的预报准确率为80%。

气象条件不确定性影响预警的准确性

根据环保部官方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29日,河北率先公布当晚22时起在石家庄、保定等8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唐山、沧州市启动橙色预警。随后,北京公布从30日零时至元旦24时实施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从最初会商到部里发布,一般都要经过两到三次的会商过程,遭遇区域重污染天气,我们都会加密会商频次,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最新的信息支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宫正宇说。

以此次跨年重污染预警信息为例,预报员王晓彦详述了整个过程。26日,例行的预报会商已经预报出此次跨年重污染的情况,当时,有的气象机构预测2—3日在北京可能有短时污染缓解的情况。27日,预报团队到环境保护部与大气司等司局的同志会商,之后,环境保护部又联合相关地区进行全面会商。

由于几个气象机构对2—3日的天气过程预报出现矛盾,环境保护部在相关发布中强调,“受后续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影响,本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准确结束时间有待进一步判断。”

京津冀出现少见跨年空气重污染,但从全年监测数据看,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

专家说,空气污染过程的发生没有太多时间规律,但确实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王晓彦打开12月16日—21日的污染过程图,向记者解释“跨周大霾”与此次“跨年大霾”的关联。

“还没喘口气,重霾又来了。在河南北部、河北的一些地方,应该说上次污染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清除。”王晓彦告诉记者,从目前的预报看,与16—21日重污染过程相比,此次跨年区域空气污染,虽然影响范围、峰值可能比不上上次,但持续时间可能长达7天。由于5日之后的气象预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污染结束的时间还不好太早下定论。在整个过程中,最重污染区域可能出现在河南,因为按目前气象预报,短时的小股冷空气作用将北部地区的污染向河北南部、河南下压,与原有污染团遭遇,将出现加重趋势。

“出现跨年的重污染过程,这在最近几年也没有过,但从全年监测数据看,空气质量整体确有改善。”宫正宇说,截至12月27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与2013年相比,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0.0%、29.2%和36.7%。

“进入10月份,尤其是采暖季开始后,污染物日均浓度上升很快,尤其是重污染天气,拉高了年均值。比如上次6天的重污染天气,就拉高了京津冀全年均值3微克/立方米。”宫正宇说,从监测情况看,采取预警措施后,峰值和持续时间都有了明显降低和减少,但要消除重污染天气,我们还需更多努力。(孙秀艳)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