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十一年后再回北大
核心提示: 郝平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十一年后再回北大
郝平 王天天摄/光明图片
【新闻人物】
从北大出发,又回到北大。1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大学宣布,郝平担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郝平是1959年生人,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78级学生,1982年6月入党,毕业后留校,先后在校办、学生工作部工作。1992年赴美国夏威夷大学攻读历史系硕士研究生,1995年回到北大在外事处、教育基金会工作,其间做过一段时间的校长助理工作,还获得北大国际关系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他开始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05年,郝平离开北大,出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2009年,他赴任教育部副部长,是教育部党组成员,并担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
对于北大,郝平有着深厚的情感,《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是他主要的学术著作之一。1997年,郝平完成初稿时定名为《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机缘巧合,竟得到季羡林先生的指点,季羡林不仅给书写了序言,还把书改成现在这个名字。2005年6月,季羡林听说郝平离开北大,专门为他题写了韩愈《进学解》中的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北大学习和工作的23年间,郝平就这样被北大和北大人滋养。
不少人认为,郝平的优势是外事,早年在北大的工作经历,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的经历,以及201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上当选新一届大会主席,都一次次给他的优势加码,这一优势给他带来了国际化的眼光和视野,契合了北大正在不断加快的国际化进程。
其实,郝平在教育部的工作分工与他过去的工作有相承的方面,但也不无拓展,他主要负责政策法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港澳台教育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工作。当前,北京大学面临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任,是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阵地,他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取智慧,带领北大师生锐意改革,完成重任,令人期待。
从近期郝平作为教育部副部长出席的一些活动上的发言,可以让我们更为了解北大这位新任党委书记——
在全国普通高校美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上,他说:“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既是时代赋予学校美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美育自身的不懈追求。”
在亚洲青年文明对话论坛上,他表示,希望青年们以欣赏、互鉴、共享的眼光看待世界、亚洲和彼此,以开创性的思维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长工作会议上,郝平说,未来5年,是彰显教育科研作用、做大做强教育智库的黄金时期。要坚持创新,提升科学化水平;加强协调,提升整体性水平;注重绿色,提升可持续水平;扩大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追求共享,提高社会化水平。
(本报北京12月13日电 本报记者 王庆环)
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