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什么味道?
核心提示: 时间是什么味道?
第一次深感中国茶的迷人,始于老茶。这得感谢新加坡茶界前辈林美均女士的引路,因公因私有幸喝到她的老茶。喝过宋聘号、鸿泰昌等几十年老饼,名茶是一回事,真正扣人心弦的是一小杯玻璃杯的深栗色茶汤如此透亮,醇厚润滑,回甘生津。间中散发的浓郁茶香,无论药香、参香、枣香或樟香,无不醉人,不就是时间转化的味道吗?
时间的转化缓慢渐次,一点也急不来。普洱茶是有生命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自然后发酵,使叶内多酚化合物在残余酶作用和缓慢自然氧化下逐渐形成独特的色香味。生茶汤色类似绿茶,由绿变黄需要十年,由黄变红需要十几二十年,若要转化成猪肝色或独特茶香,得等30年或以上。
尽管迷恋自然后发酵的老茶滋味,但是老茶价格已达天价,非凡夫俗子负担得起。为了老了以后有茶可喝,去年10月挖出家里的一口黄龙陶缸,不是酿造米酒,而是放入茶饼,从十年五年或刚面市的生茶饼买起。非常遗憾,十年不过是生饼的起点,喝来苦涩味仍重,联想十年单麦威士忌已润滑,不由感叹:好茶比好酒难等啊。
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只好发明人工快速后发酵工艺,加快茶的转化。1973年代出现的技术,将晒青毛茶洒水堆积,在湿热和微生物作用下促使叶内多酚化合物快速转化,形成色泽褐红润滑顺口的熟普,看似具备陈年生茶的特征,实已“尘埃落定“,陈年十几年变化不大,其口感层次回味的变化,远不如自然的转化。
普洱茶的转化,当真是大自然的奥妙,何尝不是时间的艺术?同一饼普洱,不同时间点掰一两片来喝,味道不同。三四十年的老茶喝了数杯,陈香浓郁,圆滑柔顺,回甘生津,犹如阅尽千帆,回首往事风淡云轻,时而微微冒汗。20年左右的陈茶虽未完全转香,但好在元气饱满,自有个性。一回尝到1995年大叶野生普洱茶,散发旷野丛林的野生味,加点野菊,透点冰凉,人已神游山林一回。
也因为等不及,讲究纯料的古树茶只需五到八年就可转化,比一般普洱更快,而且陈化潜力大,被炒至天价。多亏“茶馆”馆主蔡友潮先生的“瑞荣号”老班章2008年古树生茶饼,让我见识到古树茶的魅力。古树茶因树龄偏大,茶的底气与结构分明,茶气强劲,结构严正,余味悠长,令人特好奇时间转化后的陈香,在茶界称“王”有道理。买不起“茶王”,买了几饼刚面市的“茶后”——易武麻黑,喜其清香甘甜与柔润“身段”,想象十几年后的转化,是否类似眼前这饼1998年易武正山茶?
有一块50年的千两茶至今神秘,未能明白。茶友的藏品,蔡先生炙茶两次,称之为茶品的最高境界:无味之味。汤色浅,茶味淡薄,冲泡数次后,加点沉香提香。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也形容河豚的无味之味,乃日本料理至味。
原以为黑茶才有陈年的潜能,不想,陈年乌龙茶的味道亦不凡。甘谢“白新春”茶庄东家白进火先生分享1950年末贮藏至今的乌龙茶,用迷你朱泥壶冲泡,茶很清,余味长,竟然带浓郁的参香味,错觉以为在喝陈普。
与茶结缘,不外乎时间的转化,耐人寻味,因而越结越深。前提是,你得愿意付出时间与耐性,与茶一同慢慢变老。(黄向京,文章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