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多个“首次” 天宫二号刷新“中国太空纪录”

核心提示: 多个“首次” 天宫二号刷新“中国太空纪录”

“天宫二号”作为中国航天史上“最忙碌”的空间实验室身负重任,其荷载的实验项目达14项之多。自“神十一”与“天宫二号”成功“牵手”后,航天员入住“天宫”,紧张忙碌地开展各项实验,创下了中国航天的数个“第一次”。

 10月24日是景海鹏50岁生日,贴心的工作人员在出征前就给他准备了一个生日礼物。<a href=http://www.xcgcinfo.com/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图片</a>来源:视觉中国

10月24日是景海鹏50岁生日,贴心的工作人员在出征前就给他准备了一个生日礼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次太空泡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源地。国人饮茶历史持续四五千年,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本次两名航天员的“天宫”生活中不仅食谱丰盛,还携带各种饮品,这其中就包括茶叶。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中泡茶。在太空的微重力状况下,为防止水珠飘起来,饮水需要用吸管,喝茶也不例外。

本次所携带的茶叶干燥后分装在特制的包装袋中,种类有红茶和绿茶。每个茶叶包2克,航天员想喝的时候,将凉水注入,待茶叶完成复水(重新吸回水分,即干燥脱水的逆过程)后,再通过加热器根据个人喜好,加热到一定温度,茶就泡好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太空中,因为没有热对流,加热是通过电热板进行的。

每个茶包可以泡四五次,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基本天天都会泡茶喝。

11月7日,陈冬在天宫二号向大家展示景海鹏在天宫里跑步锻炼身体,一跑就是一小时。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a href=http://www.xcgcinfo.com/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图片</a>来源:新华网

11月7日,陈冬在天宫二号向大家展示景海鹏在天宫里跑步锻炼身体,一跑就是一小时。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图片来源:新华网

首次太空跑步

为了丰富航天员的生活,本次“天宫”可谓是设备齐全,特设多项身体锻炼项目,其中特殊跑步机用于全身锻炼。这是中国首次将跑步机送上太空。据专家介绍,为解决在失重状态下如何跑步的问题,设计人员在跑步机上配备了一根有弹性的橡皮带,当航天员站在跑步机上时,把橡皮带像背书包一样背在肩上,有弹性的带子会将人勒住,人就不会飘起来,腿部也会感到力量。

据陈冬介绍,在最开始尝试跑步的时候,根本跑不起来,直到两天后景海鹏才慢慢跑起来,而且一跑就是一个小时,为此还专门申请了和地面通话,告知喜讯。专家分析说,最初跑不起来的原因,可能是姿态控制的问题,对于刚到太空的人来说,姿态适应需要时间。

本次太空锻炼结合自行车、跑步,还做了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简称CDS实验,分为动态和静态测试。航天员在锻炼的时候,会在左手带一个指套,记录逐搏血压等。锻炼前后,还会测超声图像,对比运动前后的变化。

太空微重力环境下,人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血容量下降、肌肉萎缩等,适量运动可以帮助航天员对抗失重带来的影响。

这是景海鹏展示为失重心血管研究专门配置的衣服。发(航天员中心供图)

这是景海鹏展示为失重心血管研究专门配置的衣服。发(航天员中心供图)

首次天地远程会诊

初到太空,航天员的安全健康问题是重中之重,据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吴斌介绍,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在地面训练中,已经熟练掌握止血、清创和包扎换药等基本医疗技能以及心肺复苏、捶击复律等自救互救技能。为给未来空间站长期驻留积累经验,有关部门对航天员在轨诊断技术和医学保障机制均提出更高要求。

“这次我们组织进行了视频图像下传测试、常规医学检查和无创心功能检查的医疗数据下传验证,结果显示话音图像清晰、医学检查数据完整,证明了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链路已经调通,具备实时远程会诊能力。”吴斌说,一般情况下航天员在轨诊疗由医监医生即时处理,当病情复杂难以诊断时,就需要借助地面支持医院的临床专家进行会诊,对疾病诊断和处理提出建议,交由航天员中心进行决策处理。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通过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成功实现了航天员和航天员支持室、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地面支持医院四方联动,打通了天地协同远程医疗会诊所需的数据传输链路,验证了我国首个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可靠性,这也预示着我国航天员中长期在轨飞行医学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11月11日,航天员景海鹏(右)在天宫二号介绍太空中的植物栽培情况。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a href=http://www.xcgcinfo.com/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图片</a>来源:新华网

11月11日,航天员景海鹏(右)在天宫二号介绍太空中的植物栽培情况。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图片来源:新华网

首次太空种菜

航天员在工作之余,当起了“菜农”,种起了生菜。选择种植生菜的原因有4个:一是生菜的生长周期和在轨时间相一致,均为30天;二是生菜在地面上的种植技术比较成熟;三是生菜可食用,在后续的在轨实验中可以作为食材;四是生菜是比较常见的植物,有利于进行科普宣传。

航天员入住“天宫”,在组装好栽培箱后将生菜种子种在特制的“土壤”中,然后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以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种子发芽后,拿掉保鲜膜,给生菜提供光照。灯光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合而成,偏红色。生菜进入成长期后,在光照的作用下,就开始变绿了。

据航天员介绍,太空种植的生菜和地面是一样的,也是向上生长,而且长得好像比地面更高一些。照料蔬菜时,有专门仪器检测含水率,若显示指数低,就需要给菜浇水。另外,在其生长过程中还会给实验箱注入空气,让根部自由呼吸,有利生长。

据悉,两名航天员做“菜农”乐在其中,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钟的时间来照料生菜。(崔馨月)

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