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守护好青年工作的源头活水——六问中学共青团改革

核心提示: 守护好青年工作的源头活水——六问中学共青团改革

北京11月15日电 题:守护好青年工作的源头活水——六问中学共青团改革

记者朱基钗

近日,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这是继《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后下发的第一个共青团改革的相关子方案,标志着共青团改革“施工蓝图”开启了重要一步。

中学共青团改革怎么改?为什么这么改?记者就方案中公众关心的六个焦点问题,采访了团中央学校部相关负责人。

焦点一:为何要从中学共青团改起?

2015年2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7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今年6月,中央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共青团全面开启“改革时间”。此次的《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是《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下发后的第一个共青团改革的相关子方案。全团改革为何先从中学共青团改起?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中学共青团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和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养成、政治启蒙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根基的关键时期。团的“第一粒扣子”能不能扣好,团的主阵地能不能建设好,既关乎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直接决定着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中学团组织是新形势下全团最重要的团组织,中学生团员占全国团员比例超过40%。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中学生或中学毕业生,中学共青团的先进性可以体现在每个学生家庭,影响全社会,这是其他基层团组织不可比的。可以说,共青团工作最有利的时期在中学,工作对象和工作力量最集中的也在中学。推进共青团改革,必须抓住中学这个源头和关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焦点二:降低团学比例,提升团员质量

方案提出,加强先进性建设,控制学生团员比例,用3年左右时间将初中、高中阶段毕业班团学比例分别控制在30%、60%以内。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规定?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中学共青团改革的目标是要切实保持和增强中学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尤其是突出先进性。团青不分、团的先进性不足是共青团改革聚焦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一些中学有较明显的表现。当前学生团员先进性不足,既有数量过多、团学比例过高的原因,更有团员发展质量有待提升的原因。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团学比过高,初三毕业班比例最高的超过80%,高三毕业班比例最高的超过90%,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全员入团”的现象。这使得共青团员的先进性难以体现,团员身份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团员自身光荣感不强,模范带头意识不强。

方案依据《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要求,重申用3年左右时间将初中、高中阶段毕业班团学比例分别控制在30%、60%以内。需要强调的是,控制团员数量不是目的,提升团员质量和先进性才是目的。

焦点三:开展“驻校蹲班”

方案提出,要制度化开展学校共青团“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学生团支部和青年学生活动,团中央、省级团委负责中学共青团工作以及市县级团委(含教育团工委)的专职团干部每年不少于15个工作日到中学“驻校蹲班”,并经常性直接联系不少于100名青年教师和学生。开展“驻校蹲班”的出发点是什么?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群团组织中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突出强调群团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实质是脱离群众。本次中学共青团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在改革中有最大的获得感。因此,方案在结合全团改革“4+1”“8+4”“1+100”的要求基础上,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让团来到中学生身边,走进中学生心中。这是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的具体举措。

焦点四:探索成立教育团工委

方案提出,改革加强团教协作,各级团委和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的团教沟通协调机制,地市级和县级团委和教育部门可探索成立教育团工委等团教协作组织机构。团教协作在中学共青团改革中有何积极作用?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中学共青团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这离不开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团教协作的领导机制是一种制度安排,对中学共青团至关重要。我国基础教育的体制是“省级统筹,以县为主”,总结各地探索加强团教协作的经验,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地市级、县级推广成立教育团工委等协作机构,可将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教育的整体安排,做到一同部署、一同开展、一同考核,真正成为中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焦点五:3至5年内中学专设团委书记

方案提出,要完善团干部选配使用机制,在3至5年内实现团委书记岗位专设,按学校中层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具备教师资格的团委干部兼课原则上不超过学校同学科教师满课时量的一半。这项改革有什么针对性?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委书记。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具备教师资格的团委书记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很多受访团委书记认为“开展共青团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大部分团委书记“比较担心将来转岗问题”,48%的受访中学团委书记表示“共青团工作在职称评定中没有竞争力”。中学的团委书记在转岗后普遍失去学校中层领导待遇成为普通教师,“担心转岗后教学技能无法跟上需要”是中学团委书记普遍担忧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团干部选配使用机制和发展机制,打通中学教师团干部的职业发展路径,探索职务晋升、转岗任职、挂职锻炼以及交流培养等机制渠道。通过上述举措,切实增强团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专业化。

焦点六:团建占党建工作不低于10%

方案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学团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把团建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内容,团建工作占比不低于10%。这对促进中学共青团改革有何意义?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建带团建是中央规定的一条基本原则。不久前,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方案提出要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从政治待遇、考核评价、经费支持等方面作出一些硬性要求,提供更多资源和条件保障。依托党建带团建,中学的书记、校长要将中学共青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经常研究团的工作,定期听取团的汇报,保障工作条件,解决问题困难,切实让共青团发挥作用。

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方案推进中学共青团改革

近日,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中学共青团改革创新,提出要探索成立教育团工委等团教协作组织机构,在3至5年内实现中学团委书记岗位专设,加强先进性建设,控制学生团员比例。

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