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加快改革 缩小收入差距
核心提示: 中国政府加快改革 缩小收入差距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市场机制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但解决不了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过大的收入差距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居民消费不足和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导致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无力积累人力资本,造成社会阶层固化、社会矛盾频发;导致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再分配政策难以发挥作用,不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和分配机制。既然市场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严重失灵,那么,政府就要在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果: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势头得到抑制,基尼系数有所回落。但也应看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仍然存在,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必然引起发展格局、就业格局变化,进而带来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过去被经济高速增长所掩盖的一些收入分配问题可能会在这一阶段集中暴露。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迫切需要树立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紧迫意识,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快改革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缩小收入差距成果并达到预期目标,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甚至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在这两个方面,政府都承担着重大责任。
在初次分配领域,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初次分配公平。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体系比较健全,作用发挥比较充分,但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完善,行业垄断、市场扭曲和分割以及行政干预不当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不仅降低了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而且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例如,在资本市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限制了民营企业发展,进而引起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出现不合理差距;在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中的身份和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也会带来就业者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改革。在初次分配领域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同样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应继续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作为集体协商主体的作用,落实好职工参与工资分配决策的权利。进一步改革和调整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和政策,特别是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再分配领域,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二是出台多种惠农政策,如实行种粮补贴政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等,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三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困难群众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些措施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一些国家在实施再分配政策前后,基尼系数下降约20个百分点。我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已下降约5个百分点,成效明显,但这也说明我们在再分配领域还大有可为。应进一步加大再分配政策调节力度,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