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南瓜灯照出咄咄怪事 幼儿园洋节作业让家长们颇有微词

核心提示: 南瓜灯照出咄咄怪事 幼儿园洋节作业让家长们颇有微词

西方的万圣节跟菜市场的“菜老板们”有什么关系?“有!关系还不小呢!这几年,一到10月下旬,我这摊儿上的南瓜老倭瓜就卖得特快。开始咱不懂,后来才知道,人家买回去不是为了蒸着吃,是为了过万圣节做南瓜灯。这不,今天有个小伙子,一人买了6个走。”望京便民菜市场的一位菜贩喜滋滋地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岂止是年轻人,还有不少幼儿园的小朋友由父母陪着也来买南瓜做灯。一问才知道,这是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留的“家庭手工作业”。一些家长边挑南瓜边抱怨:“幼儿园布置这样的作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刻南瓜灯,肯定是家长的活儿,孩子根本干不了。干了也不碍事,可教孩子学着过洋节,总觉得有点儿不妥。”还有家长在微博里调侃:“端午的时候怎么不见布置作业包个粽子呢,咱传统的节日怎么反而不招待见了?”

菜贩

“洋节一来我们就乐了”

“万圣节是哪天啊?”听到记者这么问,在商场里挑选万圣节装饰物的不少年轻人,纷纷给出了10月31日的答案。连正日子都不清楚,这洋节过得还真是有点迷糊。可是南瓜灯却成了过节的必备品,所以这两天南瓜热卖,乐坏了卖菜的。

昨天记者走访了本市各城区多个菜市场,不管是卖水果的还是卖菜的,都有个“行规”,摊位、柜台上,准是把鲜亮的、好卖的搁前头,这两天不少蔬菜摊位上,大南瓜坐上了头把金交椅。商户们说,这两天南瓜卖得不错,连外形相近的菊瓜也跟着走俏了。

“好多都是大人带着小孩儿来挑,一买好几个。”幼儿园布置的作业,给菜贩们带来了意外收获。一位商户告诉记者,昨天下午有个家长带着孩子来买菜,孩子吵着要南瓜,让他挺好奇,挑南瓜的时候,人家也不看分量,就说要圆的不要扁的,挑来挑去,竟然买了4个。“按说我是卖菜的不该这么问,但我是真想问问他们吃得了吗?”

很多年轻的菜贩倒是对此见怪不怪。据他们统计,大约从前年开始,每年10月底都是南瓜好卖的时候。在摊位上摆南瓜的时候,也分成两堆,一堆是给消费者吃的,另一堆摆点好看的,是让人拿来过洋节的。“没有老外来,都是咱自己人买,有的家长带孩子,有的是饭店的买好些,说用来装饰。既然是洋节,不知道老外怎么不来买南瓜呢?”

家长

“宁愿教孩子做月饼”

这两天搜微博,或者是刷朋友圈,大家也不难发现,跟万圣节有关的消息逐渐刷屏。制作南瓜灯的照片也被晒到了网上,其中有不少晒南瓜灯照片的,是幼儿园孩子的家长。照片下方的文字,有的是吐槽,有的更体现出家长们的不解甚至焦虑。“老师让孩子回家做南瓜灯,带到幼儿园来。我削了仨南瓜才成功,估计这南瓜汤得喝好几天了。”

家长们说,做一个南瓜灯得动刀子,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根本办不到,这任务几乎就是给家长布置的。除了万圣节,每逢赶上洋节,几乎都要闹腾一阵子。给孩子准备各种服装、道具应景儿。这些东西使用率非常低,小孩子身体长得快,来年再“被过洋节”,又得再置办一套。“折腾是一方面,让我不理解的是,幼儿园让孩子们过这些洋节意义何在呢?”

市民张女士是一位初中教师,她的孩子在海淀区一所双语幼儿园。对于张女士来说,每年的各类洋节都挺头疼。张女士说,每次过洋节,幼儿园都给布置一些与之有关的事宜。比如让孩子准备跟节日有关的道具,或者让家长也到幼儿园跟孩子互动等等。奇怪的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她倒是从来没接到过教孩子包粽子、教孩子做月饼之类的“任务”。“如果是为了咱自己的传统节日帮孩子做准备,我倒是挺乐意,毕竟让孩子了解咱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信,都是好的。这洋节让孩子凑什么热闹呢?”

专家

民族自信的养成最重要

一些外企工作人员提到,公司里西方人很多,过他们的节日时,会因为工作无法回家。所以企业里增加洋节的氛围,是出于对他们文化习惯的尊重,使公司也更具亲和力。没想到如今咱们这儿过洋节的,大多数变成了中国人。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类似的理由也出现在很多双语幼儿园。一些教职工谈到,因为幼儿园内有大量外籍教师,过万圣节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温暖和尊重。对于这样的说法,很多孩子家长仍保留着质疑的态度,认为不该用这样的节日盲目地去引导中国的孩子们。

“孩子们学习能力很强,且有着先入为主的特点。”儿童教育专家宗春山今天上午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当今社会中,让孩子们去了解各国的文化,去认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并没有错,但前提是让孩子们优先了解和接受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吃月饼、吃粽子这种浅层次阶段。应该通过适当的方法,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碰触到传统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加孩子们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增加他们的民族自信。

本报记者 景一鸣文并摄

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