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塔”青海省水资源由枯转丰渐成新常态
核心提示: “中华水塔”青海省水资源由枯转丰渐成新常态
中新社西宁10月25日电 (记者 张添福)记者25日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根据最新公布的《2015青海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进入21世纪后的15年,“中华水塔”水资源由前期的偏枯态势已总体转丰。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和黑河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公报》显示,总体来看,青海省水资源2001年至2004年以偏枯为主,2005年以后总体转丰,其中2005年、2009年、2012年、2014年偏丰程度最大。
尽管2015年青海省平均降水量比上年偏少17.2%,导致当年该省水资源总量589.3亿立方米的数值较多年平均偏少6.7%,但仍高于2001年至2004年的部分年份,不影响“中华水塔”总体转丰的态势。
以“东南亚母亲河”澜沧江(流出中国境内后称湄公河)为例,在水情较好的2014年、2012年,青海省内径流量增幅明显,比多年平均分别约多出50%和30%。
因地表径流持续充盈,近年来,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青海湖丰水期的面积也一再刷新纪录。今年,青海湖面积实现十六年来最大值。
一向以戈壁滩示人、给人干旱印象的“聚宝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多条河流水情较好。如2015年,柴达木盆地多条河流径流量与多年平均相比多出近三成,2012年,超出五成之多。
在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竣工验收会上,青海省副省长严金海介绍,从2005年开始持续发力的生态保护建设,使得三江源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林草生态系统水资源涵养量增加28.4亿立方米,黄河源头本已消失的“千湖美景”得以重现。(完)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