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车改办回应车改难点 如何看待开私车办公务?
核心提示: 中央车改办回应车改难点 如何看待开私车办公务?
资料来源:中央车改办
目前,地方车改工作已进入完善制度体系、巩固车改成果的关键阶段。我国地区间不均衡,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车改后,如何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各地目前有哪些新疑惑、哪些新探索?应当注意遵守哪些原则要求?中央车改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明确了相关问题。
在车补保障区域之外,去交通极不便利的偏远地区下乡等如何保障?
回应:可由中短途交通费包干等解决,但须明确不是差旅费包干;统一给单位核定、统筹使用、按次报销
在公务交通补贴保障区域之外,频繁中短途公务或者去偏远地区下乡,与基层干部工作密切相关,这些公务出行如何保障,直接影响到车改的推进和效果。
在贵州,山地面积占了全省国土面积的近九成。“从镇里到最远的村25公里,但全镇通班车的行政村不足一半,即使通班车,一天也只有一到两趟。”织金县珠藏镇干部李江说,工作中下乡较多,“山区村寨比较分散,班车只能通到公路沿线,下车后还得走路到寨子里去,有的一两个小时也难搞定。”
据介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干部选择开私家车办公务,但这样没有相关票据难以按差旅费报销,这些问题如不解决,恐怕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针对车补保障范围之外的紧急公务或公共交通极不便利等特殊情况下的公务出行,一些地方探索采取按距离远近包干交通费的办法予以保障和解决。据了解,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的一些地方已开展或拟探索除凭票报销差旅费外,允许采用交通费包干等办法,解决公共交通极不便利、紧急公务等特殊情况下的公务出行问题,以及基层干部到偏远地区基层下乡开展工作等问题。安徽省芜湖市工山镇根据所辖行政村到镇政府的远近,将村子分为6类,按公务出行次数核定交通费,经公示和镇长审批后发放。
云南制定了车补保障区域之外的中短途公务出行交通费用补贴办法,为公务出行提供了多种选择。云南省财政厅专门下发通知,在规定区域内出差时,本人提供不了相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票据的,凭经单位领导签字批准的出差任务、目的地、往返时间等材料,作为报销的凭据。补助个人的城市间交通费,在差旅费中列支。同时,个人按出差自然天数计算,每天仍可报销80元的市内交通费。
中央车改办表示,针对车补保障范围之外的特殊情况公务出行,支持探索交通费包干办法,但需强调的是:这种包干不能把住宿、餐饮等其他费用也包含进来;包干也不是“按月包干到个人”,而是统一给单位核定一定的费用,统筹使用,按次报销。建议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与财政部门做好政策衔接。
地方车补统筹比例有上限吗?
回应:中央对地方补贴统筹比例不设上限要求;在确保节支前提下,可探索提高补贴统筹比例等办法解决基层岗位间不均衡等复杂问题
走访中,不少地方向记者反映,很多基层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间存在比较突出的公务出行不均衡等复杂问题。此前,《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明确,“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统筹资金使用须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制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中央国家机关车改单位统筹部分“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地方补贴统筹比例有没有上限要求?是不是要参照中央标准执行?
对此,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明确,考虑到地方情况复杂,中央对地方车改补贴统筹比例不设上限要求。中央车改办强调,在确保节支的前提下,可探索提高补贴统筹比例等办法解决基层岗位间不均衡等复杂问题,鼓励、支持地方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和行之有效的解决难题办法。
针对基层复杂情况,车改中,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的地方提高乡镇公务人员补贴统筹比例,特别保障好出行任务重、远的岗位和人员。有的地方适度向基层倾斜配备车辆,比如,内蒙古压缩自治区和市级车辆向县乡基层倾斜配备,山区面积多的贵州省适度提高了乡镇保留车辆的数量。
按规定,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不得高于150%。近日,有媒体梳理地方车改时再次提到省级车补“顶格”现象,引发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29个省份的方案,都以级别作为划分车补档次的基本依据。与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划为司局级、处级、科级及以下3档相比,大部分省份细化了补贴层级,避免所有层级“顶格”领取补贴;个别没有细化补贴层级的,每一级都没有“顶格”制定标准。而据介绍,很多地方领导干部以前都配有专车和司机,车改后取消并改为适当补贴,大大节约了成本。
如何看待开私车办公务等现象?
回应:在货币保障前提下,采用何种方式出行是公务人员的自主选择;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车改从制度上解决了公车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实行公务交通补贴制度。记者走访发现,开自己的私家车处理公务成为很多地方公务员的选择。不过,有少数声音认为这让“公家占了便宜”。针对此类说法,中央车改办表示,在车补保障区域内,虽然在开私家车办公务,但由于工资收入中增加了车补一项,仍然是在货币保障之中,不能简单理解为“公家在占便宜”。
而从相关探索来看,在车补保障区域之外符合政策要求的“开私家车办公务”,也是可以得到政策支持的,比如很多地方探索的单位统筹、中短途交通费包干等办法都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此外,也有人担心,开私车办公务的情况多了,会不会出现“私车公养”等违规问题,对此,中央车改办表示,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加强监督监管,杜绝违规违纪问题。
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货币保障和公务出行社会化的前提下,采用何种方式出行,是公务人员出于便利性考虑的自主选择。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公务出行,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探索发展适合公务出行的市场化交通定制服务,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
此外,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对目前地方车改中发现的问题,诸如车辆处置不及时、保留用车缺少使用管理办法、个别基层一线执法执勤车被“截留”等,要在继续深入改革中督促地方解决。
本报记者 陈亚楠 赵展慧 郝迎灿
本期统筹:金正波 胡安琪
制图:郭 祥
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