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 专家建议十不放
核心提示: 四川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 专家建议十不放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李淼)10曰13日,以“关爱水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位主题的四川省2016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四川省水产学校举行。这已是四川省连续第5年开展这一活动。活动期间,四川将组织专家、学者、志愿者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同时拥有部分黄河流域,省内河流众多,鱼类资源丰富,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0余种,主要经济鱼类100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0种,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45种,使四川成为全国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及渔业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鱼类种质资源基因库。
四川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由于水电开发、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四川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为此,四川从1998年起先后建立市级以上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8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7个,并建立3个水生生物湿地保护示范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近年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普通百姓以善心为本的放生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特别是以鱼类为主的水生动物成为主要放生对象,但由于对动物和生态科学不了解,时常出现错放、乱放现象,与善举背道而驰。
对此,成都市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动物研究所所长张长皓建议,爱心放生,要首先做到一问三做,应向专业人士,如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水生物科研教学单位、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大型公共水族馆等咨询是否可在本地放生,对有病或有残动物应送交以上单位救治后再进行放生,同时放生前充分了解动物生活习性、食物需求和种群现状等;放生时最好有专业人士在现场,有计划有组织放生;放生后,应进行一两次回访,看看有没有人再次捕捉动物及成活情况。
四川省水产局渔政处处长袁野表示,还要做到“十不放”:不提倡个人盲目放生,不放生人工培育、杂交改良动物,不放生外来物种和对当地物种有危害的动物,不放生有病有伤和残疾动物,不在人工养殖鱼塘、水库、引水渠及城市公园等水域放生,不在水质有污染水域放生,不要因异地放生而自行长途运输动物,不要追求放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不要过度讲究放生仪式而让动物在等待中死亡,不要向商户预约购买放生动物。
袁野举例,如市场上出售的各种白化、颜色变异的观赏鱼、水产市场的金鳟鱼等,是人工杂交或定向培育出来的,一旦放入野外很可能因为其杂交优势造成该地区其它物种减少。而像罗非鱼、巴西龟、鳄龟等外来物种一旦放生泛滥,将对本土生物、生态环境乃至人类造成威胁。而黑鱼、鲶鱼、黄鳝过多放生等会疯狂吃光水域内原有鱼类。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