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粤菜进课堂:煲汤做月饼 这群娃娃兵有模有样

核心提示: 粤菜进课堂:煲汤做月饼 这群娃娃兵有模有样

品鉴制作粤菜将走进中小学课堂 广州不少学校已开烹饪选修课

在越秀区举办的广府文化嘉年华活动上,不但小学生,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开始动手体验制作广东美食

大洋网讯 广东最近出台的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指导纲要把了解广东菜系、品鉴和制作广东美食纳入中小学课堂的学习中。虽然目前尚无关于粤菜的教材,谁来教、如何教也处在摸索阶段,但记者了解到,已有不少广州的中小学开设有相关的烹饪课、煲汤课;有些学校的课外活动也将粤菜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解。

日前,广东出台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指导纲要,其中提到,金融理财、创新创业、“一带一路”、粤菜、粤剧等课程都要走进中小学课堂。在广州校园里,学理财、学创业、学粤剧都不是新鲜事,那么粤菜将怎么学呢?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关于粤菜的教材尚未编写出版,谁来教、如何教仍处在摸索阶段。

小学生用1课时了解广东菜

根据纲要,地方综合课程主要分为四大领域的内容,分别是生命与安全、文明与法治、社会文化、学习与发展。从小学到高中, 总共270个课时。每个领域之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又分为不同的专题内容。其中,“广东菜系”专题设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广东风情”中。“广东风情”主要在小学1~4年级开展,共8个课时,分为8个专题。分别是广东方言、广东儿歌与童谣、广东节庆习俗、岭南佳果、广东菜系、广东陶艺、广东民间故事和传说、广东说唱艺术,每一个专题用1个课时来学习。

对于“广东菜系”的学习要求,纲要提出,收集、整理广东粤菜、潮菜、客家菜代表性菜肴,讨论广东菜系的特色和风味,开展广东美食品鉴和制作活动,增强对广东饮食文化的了解。记者了解到,理财、创业和粤剧课程,在广州都有开展试点。早在2015年,广州就有36所中小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课程,参加学生近一万人,还出版了正式教材。同年,广州市教育局举行了首批粤剧传统教育特色学校授牌,15所中小学校成为首批特色学校。相比之下,粤菜课程则是在各所学校分散开展,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以纲要文件的形式确定“粤菜”也要走进中小学课堂,尚属于首次。

越秀区广府读本有相关内容

关于课程教材,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没有针对“广东菜系”专门编写教材。事实上,在广州的中小学中,开设烹饪选修课的不在少数,但大部分都是由授课老师自行整理材料,制作课件。此前,2015年,越秀区教育局编制的《广府文化读本》正式发布。其中,供五六年级使用的《品位广府》读本中,便有关于粤菜的内容。在该书第一单元“舌尖美食”中,分为“茶楼点心”、“地道小吃”、“粤式菜肴”三部分内容。其中有一个小栏目为“听杨爷爷讲故事”,就有提到粤式名菜白切鸡和白云猪手的来历。

麻雀学校开展粤菜教学有困难

粤菜课在哪里开展合适呢?如果只是限于了解、认知的程度,那么在教室开展就可以,可烹饪对场地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越秀区某小学校长表示,如果严格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标准,要有一间劳动技能室,对于那些学生多地方小的“麻雀学校”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对此,海珠中路小学校长李文萍表示,可以在课堂上讲授粤菜知识,让学生回家动手做,再带回学校分享品尝,认知、实践、品鉴的目的便全部都能达到了。

相比场地,师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巧手的老师、家长,都能胜任。在今年东风东小学举行的“广府文化嘉年华”活动中,还特意请来了老字号餐厅的大厨亲授粤菜制作的技艺。

尝新鲜

学校烹饪课教做广式月饼

目前,有不少学校开展了烹饪课程,且不止一个课时。但是,大部分开设课程的学校更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并没有专门针对“广东菜系”,对于蕴含在粤菜佳肴中的文化,也涉及甚少。

比如新港小学开设了烹饪选修课,选修烘焙的学生,每学期上五个课时,主要的目的是拓展、体验、认知、传承。“烘焙课程里有教过学生做粤式点心,包括广式月饼、蛋挞等,颇受学生们的欢迎。”校长温丽珍说。对于以纲要的形式正式提出“粤菜进校园”,温丽珍表示认可。在她看来,粤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世界各国的中餐馆,很多都是以粤菜为主,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但大部分孩子,甚至老师都只知道粤菜好吃,对于粤菜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食谱特色等,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粤菜进校园,对于传承岭南文化,提高孩子们的品鉴能力、动手能力,都很有好处。

“煲汤课”受学生欢迎

早在2013年,广雅实验学校开设了“粤味飘香”综合实践课程。该校从2013年起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要求每个学科以老师的特长开课,由学生选修。历史科的李丽娟老师考虑到,老火靓汤是粤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开设了名为“粤味飘香”的煲汤课,将本土文化和实践性结合起来,并在课上传授关于中国节气、药膳等传统文化知识。由于“粤味飘香”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该校又在近年新开设了“电饭煲美食”、“粤嚼粤有味”两门课程。

文/广报记者刘晓星 图/广报记者王燕

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