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蒋公的面子》导演:道德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图)

核心提示: 《蒋公的面子》导演:道德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图)

9月8日,话剧《蒋公的面子》在深圳展开今年的第二轮巡演,与此同时,此剧的编剧、南京大学的学生温方伊正在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颁奖典礼的现场,她获得了特殊文体(剧本)奖。如果不是因为领奖,也许她会出现在广东的舞台,饰演自己笔下的时太太。

9月5、6日在广州,8、9日在深圳,今年最火的一部话剧《蒋公的面子》启动了第二轮南方巡演,仍然场场爆满,不少剧迷从香港、珠海慕名前往观看。该剧的导演、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系主任吕效平曾经说:“这部戏如果能演满30场就是一个地方性文化事件,演满50场就是一个全国性文化事件。”而9日在深圳的最后一场演出,正是第85场。接下来的日程已经排满,上海的第三轮、北京的第二轮演出马上展开,11月还将迎来北美之旅。

吕效平常说一段话:“如果你知道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在当代中国戏剧中的少有高度;但如果你知道世界戏剧的状况,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到底还是三年级本科生的习作。”

它既不是“官办戏剧”,也没有明星撑场,一部制作费仅几万元的90后编剧、80后主演的学生话剧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为什么它恰恰出自南京大学?它的成功有什么启示?昨天,吕效平老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戏剧生产体制须改变

记者:《蒋公的面子》已经俨然成为本年度的文化事件了,有人认为它的成功很偶然,不可复制,您的看法呢?

吕效平:短期内要在国内再出现这样一部剧比较困难。《蒋公的面子》的出现,得益于南京大学宽松的氛围,南大尊重艺术、学术的传统,这让我们有了创作的空间。但这毕竟只是仅存的一小片绿地。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以往话剧的署名就是编剧、导演,最多加上演员;现在很多话剧创作主体都是政府部门或官方机构,前面加上一串策划人,这些就是官办戏剧,是“文化工程”,这是做不成好戏的。当代的戏剧生产制度必须改变,戏剧应成为一种个人表达,它必须成为一种个体的创作,而不是一种政绩工程。

只要戏剧界思想足够解放,那《蒋公的面子》就是可以复制的;如果始终搞的是“戏剧工程”,那就是不可复制的。

道德不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记者:您认为《蒋公的面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吕效平:其实这部剧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占有的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为什么这么火,其实就在一个点上超前了:戏剧是表达人类在道德上的困境,指出道德的边缘。如果只是向观众进行道德“喊话”,树立道德榜样;如果道德成为工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都是虚假!所以,无论教授们怎样选择,他们都有给自己辩护的理由;无论他们怎样选择,他们也有抽自己耳光的理由。真正的戏剧是把人的灵魂放在火上烤。

《蒋公的面子》高于当代戏剧界的,不过是与常识的接轨。我们的戏剧观念是全世界的,不管是莎士比亚、契诃夫还是易卜生都是这样做的。如果我们把时任道塑造成顶天立地的汉子,那和主流戏剧的“伦理应用文”有什么区别呢?

用“蒋公”赚的钱做新戏

记者:《蒋公的面子》在商业上的成功带给你们什么?

吕效平:目前我们已经巡演了16座城市,接下来将去上海进行第三轮巡演,到北京演第二轮,很多20年、30年不看话剧的人也走进了剧场。11月我们将到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达拉斯、休斯敦等多座城市巡演。中国的戏曲剧团到东南亚能赚钱,到北美不一定;中国的话剧团到北美赚钱的极少,要么都是政府补贴。而我们完全靠自己。

现在我正在排演一个新剧《心之罪》,它是“大制作”——相对于别的戏可能不算什么,但我们投入了30万,全是“蒋公”赚的钱。接下来我还想再搞一个剧组,这样就可以分身去更多的地方演出。票房做到1000万元也不是不可能,到那时我还有更多的梦想。

记者:您觉得这部剧可以演很长时间,有很强的生命力?

吕效平: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门槛前,老百姓通过这个门看到了很多。《蒋公的面子》其实是一次对现代化的展望,现代化就是个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解放。处于现代化门槛前的权力前所未有的无孔不入和傲慢,有权力的享尽了现代化的快乐。而“给不给蒋公面子”安慰了现代化门槛前那些感受到权力的无孔不入与傲慢的个人。我说过一句话:“我们做得很少,历史或许给我们太多。”

记者:您讲话很直,甚至有人说您很“狂”?

吕效平:我讲常识。一切讲常识的人都会显得比较狂。

相关链接

《蒋公的面子》故事梗概及背景

1943年蒋介石初任中央大学校长时,邀请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共进年夜饭,这使教授们非常为难,他们争吵了一个下午:给不给蒋介石这个面子呢?

“文革”中,三位教授必须交代是否接受蒋宴请了。诚惶诚恐地回忆往事,真相难觅。

剧情在1943年的重庆茶馆、时教授家中与1966年的南京大学“文革楼”之间穿越。三位教授回忆往事:1943年的冬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去不去吃饭,关乎蒋公的面子,也关系到这三位文人的面子。由于个性不同,政见不同,这三位教授发生了争论。

剧本是去年才大三的南大学生温方伊的学年论文,由吕效平导演,几位南大艺术学硕士主演。校园演出时一票难求,最终走出校园,巡演80余场,成为年度文化热点。(本报记者 王近夏 文/图)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