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真相不沉默,疫苗才不失信
核心提示: 人民日报:真相不沉默,疫苗才不失信
最近,山东疫苗案引发公众对国产疫苗的忧疑,有人甚至选择去香港打疫苗。而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流感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如果能通过正规的渠道,在正规的防疫部门使用正规产品,我建议还是在国内用。”
我国实行免疫规划制度,孩子出生后就被有关部门纳入规划、登记在册、按程序接种疫苗,这套规划程序行之有效。如果去境外打疫苗,就脱离了这套规划体系,利大还是弊大,值得斟酌权衡。
人类与疾病斗争,疫苗功不可没。接种疫苗,就是给健康人体内输入无毒或弱毒的“病原体”,以此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免受疾病侵袭。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大量实践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如果因为担心疫苗安全性而拒绝接种,无异于因噎废食,只会增加患病风险。
有人认为,接种疫苗是个人的事,打不打自己说了算。其实,接种疫苗属于公共卫生范畴。只有群体接种才能形成免疫屏障,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在这方面,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过惨痛教训。2001年,美国宣布消灭麻疹。但随着接种率的下降,14年后麻疹再次爆发,没打疫苗的人成为受害者。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字,在加州110个病例中,45%没有打疫苗,43%不知道有没有打,但所有证据都表明,接种过疫苗的人患该疾病的风险大大降低。前几年,我国新疆发生输入性脊髓灰质炎疫情,原因出在部分地区漏种疫苗。在疾病没有像天花一样完全消灭之前,拒绝接种疫苗,极易导致疾病死灰复燃。
当然,也不是百分百无风险。合格疫苗即便正确地贮存使用,也可能造成严重伤害事件。因接种合格疫苗导致严重不良伤害事件,被称为“恶魔抽签”。比如,此前我国一直使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糖丸),成本小、效果好,但存在安全隐患。2015年1月,我国开始使用“灭活疫苗”来预防脊髓灰质炎,安全系数大大提升,减少了疫苗不良反应的出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疫苗的安全性越来越高。
自疫苗诞生之日起,“疫苗恐慌”就从未停止过。即便在今天,“疫苗恐慌”仍是一个世界性话题。疫苗事件发生后,权威部门理当及时回应。面对公众的焦虑、关切和满天飞的虚假信息,如果相关权威部门迟迟不回应、不澄清,错过最佳传播期,真相缺失,谣言泛滥,老百姓就真成了“老不信”。而让被抹黑的疫苗再洗白,重建公众对疫苗的信任,不知要付出多大代价!权威部门不失语,事实真相不沉默,疫苗才能不失信。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高擎法治的利剑,实行全程无缝监管,拧紧每一道“安全阀”,让类似事件不再重演。疫苗的安全,贯穿于研发、审批、生产、存储、运输、管理、使用、监管等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影响甚至危及健康。在此次山东疫苗案中,5年时间、5.7亿元、200万支疫苗,为何竟然没被发现?答案必然是监管存在问题。国务院已成立山东疫苗案部门联合调查组,相信真相终将水落石出。只有拿出具有公信力的调查结论,依法严惩非法经营者,让每一支疫苗都处于严格监管之下,国产疫苗才能真正赢得公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