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武汉电视问政引各地观摩 曾以一块豆腐考住一排局长

核心提示: 武汉电视问政引各地观摩 曾以一块豆腐考住一排局长

2013年7月2日,湖北省武汉市,引起全国关注的 电视问政 再次上演,首场问作风关注公务奢侈。 (CFp/图)

原标题:让一把手在镜头前流汗 武汉电视问政 攻防战

武汉搞电视问政是一号领导决定的,电视台是完成命题作文。

当年武汉市搞行业测评,一些被问政的官员也是评委,参与打分,结果广电局倒数第二。

电视问政节目中对问题的大胆暴露、对官员毫不留情的批评,以及官员在镜头下的难堪和窘迫,让普通市民有种主人翁的快意。

2013年8月15日下午,几位访客走进了武汉市纪委。市纪委纠风室主任姚瑞平和南京电视台领导等人,专程前来武汉,观摩学习武汉电视台的 电视问政 节目。

2011年,武汉电视台在市委书记阮成发的主导下,创立 电视问政 直播节目,先由电视台播放暗访视频,然后相关官员在直播现场,接受主持人、观众、评论员和专家的质询。

三年来,在直播现场,武汉的大小官员们被曝光的各类问题和尖锐的追问弄得满头大汗, 自责、愧疚,抱歉 之类表态,频繁见诸媒体。

尖锐的电视问政,吸引了全国的目光。 各地都有前来学习观摩的,我接待了38批。 武汉电视台新闻频道副总监胡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作为地方媒体,武汉电视台何以能让这么多高级别官员就相关问题公开道歉认错呢?市委书记阮成发的强力主导和市长唐良智的支持无疑是关键原因。武汉市治庸办和武汉电视台是节目的实际执行者,官员和观众的邀请,均由他们负责。

在一位武汉市领导看来,电视问政提高了官员应对媒体和突发情况的能力,也促进了工作。 节目一完,有的局就到了问题现场,连夜搞到四点多钟,现场解决。 他对南方周末记者举例说。

对于参与各方来说,这三年过得并不轻松,主导节目的武汉市纪检监察官员,曾担忧 把人都得罪光了 ;而看似风光的电视台,经常为问政尺度纠结不已: 成绩说到什么份上,问题说到什么份上,很考验人。

而一些在直播现场流汗、道歉的武汉官员,也开始反思问政的价值。一位官员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问政若一直停留在让大家流汗的层面,老百姓会不会厌倦?如何使干部作风得到根本转变?问政如何能再深入一步?

一块豆腐考住一排局长

满头大汗、哑口无言、忘词、不停道歉。

柳莺的一块豆腐,考倒了一排局长。 8月17日,武汉电视台主持人柳莺还记得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对她的这句表扬。

故事发生在7月3日晚。在武汉电视台的演播厅里,一场电视问政直播正在进行,官员和观众分坐两旁。在电视台拍摄的短片中,暗访员探访了一家被武汉市政府公布为放心豆制品企业的公司,发现加工豆腐的车间脏乱差。公司负责人说: 办证不需要多少钱,主要是打点。

视频停下,主持人柳莺问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吴明益: 什么叫打点?谁打点?打点谁?为什么要打点?打点的目的是什么?

吴明益回答:我觉得这个企业不具备生产条件,或者说降低了生产条件,生产豆制品是需要有标准的

柳莺打断了他: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不要用这样的回答 打点 我。吴明益:打点嘛,就是要送他好处。柳莺:那你觉得这个做法对吗?吴明益:肯定不对。随后吴短暂沉默,柳莺追问:我还想等你说下一句。吴明益只好说:从这个片子来看,不管它是作坊也好企业也好,首先我们监督缺失。柳莺又问:打点的后果是什么?吴明益:不能公正执法。

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次日报道:在这场关于食品安全的电视问政现场,武汉市副市长邵为民、秦军共9次承认 监管缺失 ,武汉市工商局局长高丹彦3次承认 巡查不到位 。

这种场面在电视问政中很常见。2011年11月,武汉市首次电视直播问政,就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建筑工地沙霸、石霸猖獗等十个突出问题向官员们发问,现场官员们被问得满头大汗、哑口无言、忘词、不停道歉。此后每场问政,无不如此。

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左绍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2012年他第一次参加问政,就被问得公开道歉。这是他从政以来,首次在媒体上因公道歉。

武汉市黄陂区区长吴祖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视频短片事先保密,主持人和市民的问政犀利, 为追求好看,主持人有时候会打断我们的话,有时会设个陷阱让你往下跳。

曾担任电视问政评论员的武汉大学教授秦前红认为,电视问政节目中对问题的大胆暴露、对官员毫不留情的批评,以及官员在镜头下的难堪和窘迫,让普通市民有种主人翁的快意。

8月14日,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截至目前,武汉市已举行了19场直播电视问政,先后有6名市委常委上台接受问政。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上直播节目的武汉市副局级以上官员达百余人次。

市委书记彻夜难眠

你要他去办个事,他要和你推三天。

是什么力量,把一个副省级省会城市里的官员推到直播的电视镜头前逼问得满头大汗、不断认错?武汉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黄德刿认为,武汉市主要领导,是这档直播节目的 总策划 。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因不断有企业反映在武汉办事难,2011年春节后,武汉市就投资环境进行了一个多月调研,同时委托媒体完成了一份调研报告。调查显示,40.5%的企业认为优惠政策难兑现;有的部门巧立名目,自行设定各种收费项目,难管的事不管,有利可图的事抢着管。

我连续几个晚上看调研报告,看了后几乎彻夜难眠。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一次会议上说。

当时刚上任的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认为,武汉 政务环境不佳 :审批项目多,程序复杂,时限长;行政事业收费名目繁多,企业负担偏重。

武汉市纪委纠风办副主任张凌云曾回忆:2011年,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烽火通信公司绘制了一张图,描绘该公司研发大楼审批,经过248道手续才办完所有证件,耗时518个工作日。

在武汉市主要领导力推下,一场针对官员们庸、懒、散的 治庸问责 行动在武汉展开, 电视问政 在2011年成为 治庸问责 的最新形式。

武汉市纪委书记、治庸办主任车延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电视问政迫使一些习惯了对工作打太极的官员 马上办 。在他看来,官员们应对媒体和突发情况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就连说话也变得简练了。

曾担任电视问政评论员的武汉大学教授秦前红认为,问政过程是一次释放善意、宣传政策、解释施政困难的过程,运用得当的话,能增加社会对施政者的体谅,减少施政阻碍。

胡桂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武汉实施 治庸问责 和 电视问政 后,2012年,武汉市对全市1000家企业问卷调查、对230家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电话回访,83%的企业认为项目审批流程方便快捷了,96%的受访者表示满意。